第八二八章:北海的危机(求月票)

“这次恐怕北海危矣。”太史慈道。

杨风之所以留在北海,完全是因为太史慈的缘故,不然他早就前往并州投靠吕布了,当初的许诺可是历历在目,吕布对他十分看重,而他也许诺回到北海劝说太史慈一同前往并州,人无信不立,答应过的事情,杨风就会尽力去完成。

“将军,该当如何?”杨风问道。

太史慈沉默良久道:“以你看来,晋侯此人如何?”

杨风暗中舒了一口气,除了最初劝说太史慈之外,他一直没有再提前往并州之事,就是在等待着太史慈的答复,若是太史慈不愿前往,他就会只身前往并州。

“将军,以卑职观之,晋侯乃是英雄也,诸侯皆言晋侯之过错,无非是害怕晋侯耳。”杨风道:“昔日卑职路遇贼寇,晋侯麾下大将赵云前往相救,卑职也曾与晋侯交手,晋侯武艺高强,远不是卑职能够力敌,而卑职亦是答应晋侯,回到北海之后,就会前往并州。”

太史慈点了点头,这件事他也曾听杨风说过,从这件事情上看,吕布的确是光明磊落之人。

“那你为何没有跟随晋侯前往并州?”太史慈疑问道。

杨风见太史慈终于问起这件事,解释道:“晋侯当初也是此意,不过卑职说故人是东莱太史慈之后,晋侯就让卑职回到北海。”

太史慈何许人也,稍加深思便明白了吕布的用意“晋侯何以知道太史慈之名?”

杨风摇了摇头,若是他跟随在吕布身边有一段时间的话,就能明白这些原因了,然而杨风与吕布仅仅是一面之缘罢了“晋侯言语之间对将军颇为重视。”

这些年青州黄巾有着很大的发展,底蕴也远不是北海太守孔融能够比拟的。

北海城内,孔融一筹莫展,此时青州有着袁谭,徐州为曹军攻破,北海似乎陷入到了死地之中,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对北海都是有想法的。

孔融乃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有异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因得罪了董卓,为董卓怀恨在心,暗示三府举荐孔融到黄巾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国相,孔融到北海之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颇有政绩,为百姓拥戴。

“子义,城外有着四万黄巾军,而城内的守军仅有五千余人,长此以往恐怕难以守住北海。”孔融叹道。

孔融对于当今大汉的形势很是担忧,诸侯混战,原本就不太富庶的青州,经过黄巾之乱后,更是民生凋敝,黄巾余孽的威力,孔融亦是领教了,不仅仅是青州的实力不够强盛这么简单,一些百姓对黄巾亦是持支持的态度,大汉各州郡之中,而今唯有青州黄巾最为猖獗。

“末将虽然不能破城外黄巾,还是有信心守住北海的。”太史慈道,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军中的将士能够听从他的命令行事。

程素看向太史慈的目光有些不善,他才是军中的主将,这番话应该是由他来说,看来最近太史慈受到重用有些飘飘然了。

太史慈敏锐的察觉到了程素神情的变化,他之所以留在北海,不是因为孔融对他的重视,而是当年孔融救下他亲人的恩情,在北海,他的确看不到希望,孔融麾下的将士莫说与袁谭相比,就是管亥手下的精兵也是比之北海军强了不知多少。

有着城池的优势若是指挥得当的话,倒是勉强能够抵御住黄巾军,然而黄巾余孽之后的袁谭呢,袁谭在这个时候聚兵,摆明了是想要攻打北海,偏偏北海的军队面对这种情况无可奈何,总不能开城向管亥投降吧。

孔融点了点头,他对太史慈亦是比较看重,虽说太史慈不是北海军中的主将,比之主将在士兵中间的威望更高。

“国相,黄巾乃是疥癣之疾,攻打北海不下,定会撤兵,而袁谭才是心腹大患,其聚兵两万向北海而来,所图非小。”功曹孙邵道。

孔融道:“孙功曹有何破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