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八章:床弩的缺陷

前排的长枪兵接到命令之后,闭上双眼将手中的长枪奋力向前一刺,而后等待他们的极有可能是死亡,这也是长枪兵的命运,杀敌不到一千,自己就折损两千的那种。

长枪兵面对骑兵,即使刺中了骑兵,奔腾而来的战马也会让他们倒在战场上,若是刺中了战马,骑兵也会教他们如何做人,当然这两种结果,都会给敌人带来创伤,至于说没有刺中任何东西,那就不好意思了,只能是白死。

张郃看着长枪兵不断的倒下,而身后的床弩也是准备妥当,大喝道:“散开!”

早已得到叮嘱的冀州军将士纷纷向两旁散去。

让张郃难以接受的是,原本在阵前厮杀的狼骑,并没有冲上前来,而是分成两部,紧随着撤退的士兵而去,大有不将这些士兵消灭不罢休的架势。

张郃瞬间明白了张辽的用意,不过狼骑的将士太厉害了,即使手中有两千步卒,张郃也没有信心挡住,看着士兵在狼骑的刀枪下被屠杀,只好在厮杀一阵之后,令让大军撤退。

追击到距离城墙二百步的距离,张辽命令狼骑停了下来,而方才的战斗中,冀州军折损的士兵达到了五百人,这也让积攒在张辽心中的愤怒稍稍释放了那么一点。

见天色不早了,张辽命令士兵打扫战场,叫骂一阵之后,返回营寨。

袁绍得知冀州军失败的消息,并没有责怪张郃,同时也看出了床弩的局限性,在大军交锋之时,床弩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骑兵一旦有了防备之后,想要占到便宜却是很困难。

次日,得知张辽又在城外叫骂,袁绍怒道:“命令鞠义带领先登死士出战,务必将并州军击溃!”

鞠义是导致公孙瓒落败的最大功臣,但鞠义为人高傲,自认为袁绍的封赏对于他来说不是很公平,经常在将士中埋怨,这些事情传到袁绍的耳中之后,他对鞠义就有些不满了,以至于鞠义并没有受到重用,但是他麾下的先登死士就是他在冀州立足的根本,若是换成另外一名将领指挥的话,先登死士的战斗力是不会有这么强的。

两千人的吼声,足以让荡阴城内的将士听到,何况并州军翻来覆去就那么两句,不一会儿,并州军在城外搦战的消息传遍了城内,一些百姓得知这些消息后只敢在街道上以眼神示意左邻右舍,这些日子里,冀州军在城内的暴行,已经令百姓畏惧了,畏惧之后伴随的就是深深的愤怒。

之前荡阴的百姓对并州军是抵触的,可是真当并州军入主荡阴之后,他们对并州军渐渐有了归属感,尤其是普通的百姓,他们手中的田地,可是晋侯给的,在这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当冀州军进城之后,一些并州军的士兵就躲在百姓的家中,等到兴奋的冀州军将士闯入百姓家中寻欢作乐之时,突然杀出,措不及防冀州军在百姓家中吃了不小的亏,而隐藏士兵的百姓也随之遭殃,到最后,冀州军的士兵见到百姓之后部分青红上去就杀,搜寻屋内确定没有并州军后,才敢将恶魔之手伸向剩下的女子。

而百姓手中的田地也在冀州军入主荡阴之后,被冀州军收走,城内的世家借着冀州军之风,摇身一变,又成了百姓眼中高高在上的世家。

简单而又重复的两句话,让荡阴城内的守军如同吃了苍蝇一般难受,你越是不想听,他就越往你耳朵里钻,挥之不去。

“城外为何如此喧哗?”袁绍隐隐约约听到城外有喊声传来,问道。

“主公,是并州军在城外骂阵。”逢纪道。

“骂阵都有如此声势?并州军有多少人?”袁绍疑惑道。

“仅有两千人,统兵将领乃是张辽!”

袁绍眉头微皱,当日张辽以百名骑兵劫营之后,张辽的名头也在冀州军中传开了,而且冀州的大将颜良当日就是折损在张辽的手中,攻破荡阴城,袁绍最为恼怒的便是没有找到颜良还走了张辽,若是能够劝降张辽的话,冀州军又能得一员大将,虽然是敌人,袁绍对于张辽的能力也是极为欣赏的,指挥有方,数次挫败攻城的冀州军。

有时袁绍甚至会感叹,为何并州如此多的人才,堂堂冀州,而今却没了拿得出手的将领,冀州的上将颜良、文丑,都是折在了并州军的手中。

静静聆听片刻,袁绍面色微变,冷哼道:“并州军区区两千人就敢如此嚣张,看守西门的守将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