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个临时的营地也是有一定的防御能力的,秦军进入之后立即在营地中背着河水成半月状向外等着赵军的来袭。
“传讯下去,赵军欲报长平之仇,若有俘虏将全部坑杀!”等到秦军列好阵列,赵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了秦军的视线之中。
韩信当即命令亲卫下去散播若是投降赵军会被坑杀的假消息。
此时的军士大多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将领们说什么一般他们就信什么,韩信如此散播想必秦军除了死战不可能随意投降了。
与赵军一样,韩信亦是没有命令秦军趁着赵军未完全从狭窄的通道中出来之时主动出击,因为韩信的目的本就不是与这二十万赵军应扛,而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把赵军吸引到河边这片空地上,并将其拖住。
秦军没有主动出击,最前方的赵军中亦是没有上得了台面的将领,在大部队仍然在通道中的情况下先头的赵军自然不会贸然冲上去送死。
所以在这河边的开阔地带上,秦赵两军在相隔不远的距离里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有敢于主动出击。
赵军不主动进攻,本来就是想要最大限度的拖延时间的秦军更加不会主动攻击了。
等到陈馀从通道中走出,赵军队列中的人数已经到了十余万之数,看到赵军和秦军依然在那对峙,陈馀当即勃然大怒。
马鞭一指,狠狠的下令道:“还不速速进攻!”
此时陈馀对自己一时性起亲自莅临前线感到是无比的正确。这些大头兵离了自己的正确指挥还是不行啊。
在陈馀的强令之下,赵军立即向着秦军的工事发起了进攻,然而此时的秦军在背水一战,没有退路的情况下爆发出了无比强烈的战斗力,依托着营地简单的工事,竟然把十余万赵军牢牢地挡在了外面。
……
赵军十几万大军经过动静自然不小,潜藏在井陉道一侧山坳中的那两千秦军等到赵军全部通过两刻钟之后,这才悄然从潜伏的地方回道井陉道上。
“解开兵刃,速速进攻井陉塞!”当头的哪名秦军将领命令道。
在这名秦将的命令下,这两千秦军终于揭开了被缠绕的长剑,一剑寒光耀九州,这两千人所持的都是秦军在南越新炼制的神兵。
就在此时,随着秦军营地中一阵急促的战鼓声,秦军仿若退却的潮水一般开始向后突围。
跑在最前面的自然是本来就在后军压阵的韩信和张耳二人,陈馀放眼望去只见二人在一队侍卫的护卫下,顾不上自己的车架,一人跨上一匹战马向着后方的井陉道中跑去。
“向营地突围!”片刻之后撤军的鼓声便被一阵阵的呼号所取代,因为擂鼓的秦军在擂完一通鼓后便丢下战鼓自己先跑路了。
此时秦军可以说是混乱一片,几乎所有的秦军在听到撤退的战鼓和呼喊声之后便立即丢下自己的对手,向着后方跑去。
除了必备的战甲和手上的兵刃,秦军几乎把能扔的全部丢了下来,各类各样的军旗更是丢了一路。
这一跑就体现出秦军的素质来了,秦军的平日里的训练可不是赵军这些刚刚拿起兵刃不久的青壮所能相比的。
而且赵军经过半个多月没日没夜的玩命行军,虽然被陈馀驱赶着出来与秦军交战,然而却时依然处于筋疲力竭的状态。
有完好的鞋子穿的都没几个。
秦军之一跑,两军素质之间的差距体现的更加的明显。
正常来说溃逃的一方会被追击的一方追着打,然而秦军之一跑赵军悲哀的发现,这帮孙子跑的忒快了,根本追不上。
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嘛?
但是很快赵军便发现了另一条换取军功的途径,秦军这一跑留下的各类军旗可不是一般的多,不说满地都是也差不多了。
甚至连韩信的帅旗和军队的战鼓都被丢了下来,要知道除了首级之外,这些东西报上去也是功劳一件!
所以,追不上秦军的赵军将士们,很快便把目光转移到了这满地的旗帜上,这个可比去和秦军拼死拼活的斗上一场获取首级容易多了。
一时间除了一小撮赵军依然锲而不舍的尾随着秦军追了过去,大部分的赵军则是止步不前开始争夺起了秦军留下的旗帜和战鼓。
在一些秦军将领旗帜的丢弃处,为了争夺军旗赵军甚至自相残杀了起来。
站在井陉塞城头的陈馀看到这一场景,当下气的嘴巴都要歪了:“传令下去,全军擂鼓进军,决不能放走一个秦军,特别是张耳那叛逆!”
一句话说完,陈馀扫了一眼因为争夺秦军军旗而混乱不堪的赵军,脸色一沉继续说道:“秦军战旗、军鼓等一应物件,此役不列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