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难两全,子婴可以想想荆轲内心中的煎熬,只求从子婴口中说出他并未杀害太子丹,更像是给自己的找一个借口卸下心中的重担。
“你也不必继续跟着我了,吾未能竟命本就有负太子重托,若归于秦伍更将何以处之。
你这条命暂且留着,若是死在了关东便罢了,倘若有朝一日执掌权柄,而不恤万民,休怪为兄再行刺秦之举了!”荆轲继续说道。
说罢,便自顾自的向着林中走去。
而明白了荆轲心意的子婴没有再次追上去,而让子婴放下心来的是荆轲终于说出了为兄二字,他终究还是认自己这个小弟的。
子婴冲着荆轲远去的背影大声喊道:“大兄一路走好,待它日河清海晏愿你我兄弟二人尚有再见之日。”
……
和荆轲别离之后,子婴便寻路向着南方而去,那里有着大秦的四十万大军。
和历史上略有不同的是,因为子婴的横空出世大秦在南北两条战线上征调的秦军都不及前世。
前世蒙恬北击匈奴,那是率领着三十万大军才完成的壮举,然而因为子婴的缘故,秦军北地军团不过十余万人。
而南征百越的秦军也由历史上的五十万成了四十万。
蒙恬因为自己的锦囊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被杀,依然掌管着北地军团,而自己是始皇遗诏中的秦军统帅,以蒙恬的忠义和自己的在他心中提早种下的威望,想必只要确定自己活着一封书信便可令他南下。
真正让子婴放心不下的是南越那几十万大军,当初离开之时没有想到赵高竟然会提前在始皇帝未死之时谋逆,他原以为凭借着自己穿越者的先天优势,一旦回了咸阳便可以逆转局面,让大秦平稳过渡到第二代。
所以在南越的一些谋划并不长远,最重要的一点是赵佗这个危险分子并没有想法设法除去。
若是任嚣没事那还好,若是任嚣和历史上一样此时已经病的不能视事,而把权力交给了赵佗,他唯恐南越生变。
这四十万经历过数大战的秦军,可是子婴平定中原重整大秦江山的最大依仗之一!
荆轲虽然救下子婴,然而在子婴醒后却是依然对子婴不理不睬,就像是根本不认识这人一样。
然而子婴却是侍候荆轲甚为恭敬,因为这是他唯一的结拜兄长,也是他最为对不住的兄长。
因为赵高的倒行逆施,很多反对赵高的大臣们都被投进了大狱之中,这一段时间来咸阳大狱更是人满为患,他和荆轲所在的监所最多的时候甚至被塞进了十余人。
缘此子婴虽然在狱中,对于外界的消息确实没有隔断。
最出乎子婴预料的是,哪怕有自己的锦囊,蒙恬竟然都没有保下扶苏,扶苏和历史上一样在赵高的矫诏之下引剑自杀。
如此一来,始皇的遗诏和兵符在蒙恬哪里就根本没多少用处了。
遗诏上所提到的两个人,扶苏已经自杀而自己被困顿在大狱中。
遗诏上根本没有提到蒙恬,蒙恬再引兵南下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而且此时始皇帝所有的子嗣除了胡亥都已经被诛杀的一干二净就连所有的公主都被屠戮一空。
蒙恬就是冒着谋逆的名号南下攻下了咸阳,除非他要自立为王,否则依然还是得拥戴胡亥这个肆意妄为的皇帝。
然而根据子婴对蒙恬的理解,让蒙恬顶着谋逆的名号去行此事,对于数代标榜忠义的蒙恬而言是绝无可能。
历史上,蒙恬被杀时不是没有反抗的能力,而是因为忠义二字而束手就擒。
在他的心中保全自己一家的忠义之名,那是比自己的性命更为重要的事。
……
咸阳不愧为大秦的都城所在,粮草甲胄等各类军需的储备极为丰盛,那怕是几十万刑徒所需的亦是可以满足。
为求自保,秦二世对于这些刑徒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渥,不但赦免之前的罪过,而且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功勋,一应军功爵封赏同秦军一致。
能够加入秦军,为自己搏一个出身本就是关中子弟的首选路子,如今不但能够赦免之前犯下的罪过,而且还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这些刑徒们对于秦庭的各类整编命令出乎意料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