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子婴、冯去疾、王绾等“大佬”和蒙毅等同样深受始皇帝信赖的大臣之外,恐怕谁也不敢无事赵高的存在。
重新回到了正厅,赢明将赵高迎到了自己的先前坐的主位上,而自己不顾自己的官职和年龄仿若赵高的随从一般坐到了赵高的下手。
赵高一座定,立时便有府中的家奴为其奉上醴浆,赵高轻轻抿了一口,轻声说道:“不知诸位聚于此处所为何事?”
赵高这话一问出来,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虽然知道赵高和子婴不对付,但总不能直说我们在讨论怎么扳倒新任的秦王子婴吧。
沉默了一会,还是赢明开口说道:“赵府令,始皇一意孤行任命子婴为秦王,此实与我大秦祖制相悖,吾身为宗正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吾欲联合众大臣之力,于朝会时向始皇帝死谏!”
赢明大义凛然地说道。
让他向始皇帝死谏,这事他自然不会去做,始皇帝对于敢一而再违背自己的人可不是那么宽容,死谏的结果可能就真的死了。
这么说不过是让赵高知道他们的心思罢了。
“我们宗室坚决反对子婴被封为秦王!”
接下来就看赵高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惊喜了,赢明相信既然赵高专程来他府上一趟,定然已经有所谋划。
听完赢明大义凛然的话语,赵高略带鄙视的撇了一眼赢明,轻抿了几口醴浆。淡淡的说道:“老宗正府上的浆人,手艺着实不错。”
“赵府令若是喜欢,待会我立马将府上浆人送到赵府上。”
“这个不着急,不过我方才过来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些对秦王不太好的童谣。
幼童传唱曰:‘一帝一王坐江山,帝去咸阳展王旗。一世争雄皆虚妄,圣明帝子空余恨。’
想秦王,以弱冠之年征战十数载,为我大秦立下了赫赫战功,又怎会如此为之呢?”
赵高说完,便轻轻扣下手中的酒樽,起身离开了赢明的府邸。
……
在座的宗室们虽然都是酒囊饭袋,然而都不傻,赵高话都说到这一份上了,他们那还不明白赵高的计策。
恐怕这个童谣目前除了赵高知道的就在座的十几个人。
对于子婴的封号,最为不满的不是王公大臣,而是秦国的宗室们。
在集体向始皇帝进谏被驳回之后,这些宗室大臣们便汇集到了宗正赢明的府邸之中商议对策。
“明老,始皇不许改换子婴那小儿的王号,这可如何是好?”
“一帝一王,皆以国为号,此更亘古未闻也,始皇帝何不智也。”
“吾等为国尽忠多年,依然未得以封爵,区区黄口小儿有何德何能据此高位,依我看长安君之爵,都是高了!”
“要不吾等,再次联名上书,请求皇帝夺其尊号?”
一个不大的厅堂里,密密麻麻的跪坐着十余人,这些人已经是秦国宗室所有在朝堂上能够说上话的人了。
所有人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怎样才能够让始皇帝收回命成命。
而此时居于上座被众人称之为明老的人是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正是此次商议的召集人宗正赢明。
赢明虽然没有丝毫的战功,然而挡住不人家辈分高,论起来的话哪怕秦王嬴政也要喊他一声族叔。
在熬死了所有比他年长的宗室,熬成了赢姓宗室里辈分最高的人之后,这才获得了掌管宗室一应事务的宗正之职。
自己熬了一辈子,这才荣升九卿之职,对子婴这个年纪轻轻便封王拜将的后辈,自然是怎么看都看不顺眼。
其余的人,也差不多的情况,这一辈秦国宗室里能力出众者根本没有,基本上都是靠着自己的出身跻身于高位,然而本事不大,论起嫉妒心却一点也小。
最主要的原因是,子婴和他们并不是一条心,身居高位却没有为这些宗室子弟谋取一些利益。
子婴虽然从出身上说,身为庄襄王之孙的他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秦国宗室,然而自幼便在赵国长大的子婴,对这些同宗兄弟叔伯们甚至许多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若是进言有用,我等有何必聚在这里商议!”听到堂下乱纷纷的仿若市集一般,赢明有些不满的出声训斥道:
“难道我如此多的宗室子弟,就然想不出法子对付一个少年!”
对这些人在这里争执了大半天,却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赢明明显的有些不太满意。
就在这时,一个家仆靠到了正堂的门外,探了探头向里瞅了一眼。
见此,原本就有些烦躁的赢明更是怒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