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震慑蒙恬

秦帝子婴 素裳心影 2434 字 8个月前

“灭秦者胡”蒙恬知晓至少在子婴而感觉里,胡并不是胡人匈奴,而是另有所指。

“难道是?”蒙恬有些惊疑不定的出声说道。

“我未言,卿莫思。”子婴淡笑道:“不过在我的设想中这次北伐匈奴的主帅应该是你才对,不知道出了什么过错竟然把孤搅了进来。

孤还想着再等等直接去南越呢?”

听到子婴的话语,蒙恬更是有些惊恐。

听子婴的意思,始皇帝应对原本应该都在长安君的计料之内,只不过中途出了些差错,这才导致北伐的主帅成了长安君而不是自己蒙恬。

而且在子婴的话中蒙恬还抓到一个重要的线索,很有可能南越要换将了,而且更换的人选就是长安君。

南越的战况作为秦之内史蒙恬知之甚详,若不是因为屠睢是始皇帝一意孤行任命的,以他损失的军士,早已经被召回问问罪了。

为了帝王的颜面,南越换将的唯一可能便是——屠睢战死。

听子婴的意思,应该不远了。

如果这个子婴都能够预料到,那子婴的智慧与神魔何异!

看着脸色变幻的蒙恬,子婴心中不禁的有些窃喜,为了能够折服秦国这个最后的名将,自己今天这个逼可是装的不可谓不大。

甚至不惜透露一些未来内容,以为震慑,熟不知因为自己之前的竹书遗计,早已经震慑到了蒙恬。

蒙恬在子婴熟知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悲愤的典范,战功赫赫北镇匈奴,却因为忠信二字,被赵高一纸伪造的诏书逼的自尽。

子婴想要救下这位在赫赫有名的的猛将,然而想要让他听进自己的话去,就必须让自己在他的心中留下根深蒂固的思想。

自己说的都是对的!

哪怕是始皇帝的心思也都在自己的计谋之中。

只有这样,即使自己未能改变秦末之变,那么也有能力影响蒙恬的举动,保下这个复兴大秦的希望。

至于攻略南越的人选,子婴相信只要自己在北伐时表现的足够突出,到时候嬴政自然会想起自己这个一开始就反对屠睢率军的人。

“蒙将军怎么看上去脸色这么疲惫?”子婴轻抿了一口浆水轻声问道。

如今这个时代茶叶还没有普及,子婴也只能用浆水招待蒙恬。

说起来子婴也应该感谢蒙恬,正是他的到来让子婴有了逃脱三位妻子虎爪的借口。

“以十万众对匈奴二十万控弦之士,此战,难!难!难!”

蒙恬一连说了三个难字,至少可以看出,蒙恬没有像朝堂上那些不知兵戈的大臣一样,对匈奴人充满了轻视,而是真正的重视了这个对手,并认真的去思考如何去战胜它。

看蒙恬憔悴的相貌也知道,自从在朝会上子婴的要求得到了始皇帝应允之后,蒙恬并没有什么都不想的等着子婴的安排,而是在认真的思索这一战该怎么打。

而这也是一名统帅应该具有的素质。

“这浆水味道虽然寡淡,然而饮之却也可驱一驱倦意,将军请再饮一杯。”

子婴轻轻地说完话,随手给蒙恬添满。

看子婴淡然的态度,蒙恬不由的也放松了绷紧的心弦。

虽然面前的长安君比自己年幼许多,甚至和自己的儿子年龄相差无几,然而对面的青年却是有让人平静下来的魔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过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竟然是秦国军方第一人,而这一切与子婴的身份无关,而是用一笔笔的战功书写的。

就连自己的父亲百战之将蒙武,在提到长安君之时亦是一脸的尊崇。

在攻伐楚国之时,蒙武便曾是王翦和子婴麾下。

而最让蒙恬对子婴又敬又畏的则是因为一卷竹书,六国未定之时他的唯一功绩是跟随王翦之子王贲平定残存的代国和燕国一隅,随后南下灭齐。

也正是此战他因功被封为内史。

在出征的时候他曾在王贲那里见到一卷被王贲视若珍宝的竹书。

“以孤之见,逾年王上必伐燕代,咸阳之将论功当以将军为上,应担此大任。

燕代之流以将军之才必轻而取之,窃以为秦灭五国,齐必有所举动,孤曾亲历之,齐之北境,兵备松散可为突破,将军可暂屯兵于燕,一旦有变挥军而下,如此大事可成。”

竹书上不但提前一年的时间便预料到了此战的主帅会是王贲,而且就连平定燕代之后始皇帝的举动,以及应当如何最为快速的平掉齐国都有了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