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希望之火

秦帝子婴 素裳心影 2565 字 8个月前

“我的身世夫君早已知晓,当年我的父母都死在了一场旱灾之中,当时年幼的我守着父母的尸身跪在路边,希望有人能够把我买下,好安葬双亲。

可是当时大灾之下,人名堪比草芥,而我又年幼什么活都干不了,跪了一天却没有任何人问津。

可是当年的母亲却收留了我,并将我的父母安葬。

不论母亲当年是出于什么想法,母亲在我心中不只是救命恩人,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所以当年母亲让我贴身保护你的安危,虽然我心中不愿却老老实实的答应了下来。

母亲当年救的是我,所以我一生都感恩戴德。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奉命保护的这个男人,不但能够舍弃自己的全部身家去救济灾民,甚至为了那些受灾的平民百姓不惜屈尊下跪。

从哪开始我便知道,你和那些整日里花天酒地的公子哥不一样。

君上是真正的心怀苍生之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我托付终生,才是我心中的英雄。

哪怕在日后的战争中,虽然君上的手段过激了一些,也让六国遗民们至今对君上敬畏有加,然而我却知道相对而言,同样规模的战争,君上的谋划是伤亡最小的。

若是当年的赵国有君上这样心怀苍生的君王,我的父母便不会生生饿死在邯郸城外!

君上说自己无用,但君上您不知道的事,就如同我对救了我一命的母亲感情一样,在燕赵之地君上的声名堪比神明。

许多人家甚至到如今都供奉着君上的名讳,日夜为君上祈福。

如果这样的人还是无用之人,夏可倒是希望这整个天下多一些像君上这样的‘无用之人’。

黎民百姓最是不忘恩情,君上做的已经够多了,也尽了自己的全力,这一切天下苍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君上的‘贤君’之名难道还说明不了一切吗?

我知道君上一直担心什么,然而于大秦而言,君上的存在便是一道希望,若是君上都沉寂了,那天下苍生就更没有希望了。”

说完这些,看着陷入了沉思的子婴,夏可轻轻为他紧了紧衣领,便悄然退去。

这一刻也许子婴更需要的是自己一个人。

??山水之美,更是美在人心,若是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恐怕再美的风景也比不上一块干粮。

回程的子婴因为博浪沙的事故,完全没有了游赏的兴致,一行人没有任何休整玩赏,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咸阳。

虽然始皇帝的处罚已经名存实亡,然而回到咸阳的子婴却以养伤的名义闷在府中,依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除了彭越等原先的下属及军中有数的几个战友,无论何人探望子婴都是一概不见。

回返咸阳之前始皇帝交给子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便是主持修筑骊山陵墓。

骊山陵墓自始皇帝即位时便已经开始修建,只不过天下一统之后,原先按照王陵的标准修建的陵墓便已经不足衬托始皇的功绩。

故而丞相王绾等人上书,以天下之力掘山川之险,通幽冥之密,扩建骊山陵墓。

始皇深以为然,召天下刑徒、周边更卒、四海正卒等70万人,通九幽、下三泉大力扩建骊山陵墓。

子婴之前负责此事的便是将作少府安,子婴来之后安依然是作为子婴的下属具体调度此事。

安本来就可以说是子婴一系的,故而子婴这个甩手掌柜也才得以甩的这么干净。

子婴提前返回咸阳的原因早已经随着驿马返回了咸阳,因此留守咸阳的大臣们只不过以为子婴伤势过重,闭门养伤。

然而作为子婴身边人的司马菁菁、夏可、雪姬三女却是知道,子婴的伤此刻都已经结痂了,恐怕过不了多久便可以完全痊愈。

然而子婴这次回来却仿佛换了个人一般,接连数日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郁郁寡欢。

手足无措的三女,只得从随子婴一同返回的侍女苏婵和几个侍卫身上下手。

详细询问了子婴这一路上以来所经过的事情。

三女之中,要说了解子婴最多,当数从子婴在饶阳时便被杜凌指派“贴身”保护子婴的夏可了。

子婴一路以来所有的计谋,他的抱负、愿景,包括子婴的性格夏可都知之甚详。

听苏婵介绍完一路的经过,夏可大致也明白了子婴如此沉闷的原因。

夜色微微凉,已经快到了秋天,一些等不及的叶片已经在枝丫上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