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赠汝双剑

秦帝子婴 素裳心影 2596 字 8个月前

两人就那么静静的站在原地。

“子婴,你跟我过来吧。”许久,盖聂首先打破了两人的沉默。

子婴乖乖的跟在老人身后,进了小屋。

老人的小屋与往常不同,仿佛刚搬完家似的,除了一两件零散的物品,空空如也。

盖聂从已经稀稀落落的兵器架上拿起一把长剑。向子婴伸来,子婴双手接过,认出这便是盖聂教自己习剑首日所用的那把稀世宝剑。

“此剑,剑名龙渊,相传乃欧冶子大师取星辰之精历时三载铸就,吾多方求索,方而得之。

拜师之日,汝曾有言。‘如天下有变,愿持三尺龙渊,为苍生守。’今龙渊赠汝,愿守之。”

直至现在,子婴方才明白,恰是因为自己当年的一句话,让盖聂多方询问,求得龙渊宝剑,只为了自己能够守护当年的誓言。

子婴郑重的看了一眼手中的宝剑道:“婴儿谨遵师命,此剑必为华夏苍生守护之剑,此生不渝吾志。”

听完子婴话语,盖聂欣慰的点了点头,转身又拿起一秉木剑,子婴一看,也认识。这正是自己之前练剑所用之剑。看来是自己被投入大牢之后,盖聂或者司马尚又去将其捡了回来。

盖聂将木剑平放于左手掌心,右掌略一运劲,拍在了木剑之上,木屑纷飞之后原本的木剑已经不见踪影,留在盖聂手中的是一把极为精致的小剑,单从大小来看,说是一把剑形匕首更为合适。

如此技艺,能将一柄金属之剑包裹于木质之中,宛如天成,如此技艺,墨门果真名不虚传。

盖聂看着这把小剑缓缓说道:“此剑名曰墨子,为墨子先师亲手所铸,吹毛断发锋利无比。此剑又为历任巨子之信物,执此剑,又习得墨子剑技者即为墨门当代巨子。”

说罢便将小剑递向了子婴。

欢迎你!

燕国和赵国可以说是一对世仇,自从燕昭王去世后,两国可以说是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征战不休。

特别是最近这些年燕国可以说是专业捅刀子的。时不时的趁赵国与秦军对峙之时,给赵国的后方来两下子。

就比如近些年来,邯郸之战时,趁秦赵对峙,赵国精壮殆尽,燕国趁机策反赵武垣令傅豹,趁火打劫。邯郸之战结束后韩赵魏三国合力攻秦之时,燕国又趁机攻取了赵国的昌壮。后来赵王大寿,燕国假意派使者前往祝酒,当发现赵国青壮大多死在长平而遗孤尚未长成之后再一次倾全国之兵攻伐赵国。

燕国兵力虽多,然乐毅之后缺乏良将,士兵整体素质也有些欠缺,每每挑衅过后,总会被赵国秋后算账。

所以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局面。秦赵两强掐架,燕国在后趁机捅刀子。战争的结果往往都是秦国从赵国攻取数座城池,然后赵国再从燕国那边打回几座,顺便包围一下燕国国都。

所以说两国的仇怨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世代传承,几年不打一架都有点说不过去。故而,郭开很自然的提议司马尚率本部兵马,去狸阳兜一圈。

历史上确实,在此年赵国派兵攻取了燕国的狸阳。不过统兵大将历史上却没有记载不知是司马尚顶了谁的缺。

“司马将军意下如何?”赵王询问道。

早已心不在朝堂的司马尚痛痛快快的接受了郭开的提议。“臣愿领兵讨伐燕国,扬我国威。”

本来快到嘴边的爵位,由于司马尚的这个当事人的“消极”争取,变得又扑朔迷离了。

下午的朝会就这么结束了,子婴的命运也已经决定。散朝之时早已有宦者前往邯郸大牢传令,只等明日司马尚集齐本部兵马就北上饶阳。

饶阳方面来迎接子婴的正是当年曾千里护送子婴母子去往饶阳的韩谈以及随行的二十个侍卫。到达邯郸的韩谈,当一听说子婴被投进大牢之后,着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但初来乍到的他们又没有任何门路,若不是司马尚阻拦,这帮人说不定已经去考量一下邯郸大牢的防卫力量了。

怀着忑忑不安的心一行人首先在司马尚府中安顿下来。好在只是煎熬了一日,子婴便平安归来,同时带来了赵王允诺子婴继任饶阳君的好消息。

司马尚前往饶阳也不是光杆一人前去,如果说单单司马尚一人前往的话,哪怕是子婴再信任司马尚也难以压服的了那五千骄兵悍将,更不用说攻取狸阳。

所以,这次随同司马尚前往的还有其本部三千兵马,这可都是随同李牧和司马尚在塞外杀得匈奴骑兵不敢南下牧马的精锐之士,里面甚至有一旅足足五百人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