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不妥协又能怎么办?顾宪成终于领悟到,自己为什么总是斗不过向来看轻的范弘道。“三年生聚,三年教训。”顾宪成心里默默的念道。残酷的现实让他认识到了清流势力的不足之处,也找到了未来几年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必须要在最高层里,有自己人,
有足够平衡的力量,最起码也要扶持一个自己人入阁。
从文选司出来,范弘道又去找了赵志皋。老侍郎见范弘道过来,惊讶的询问道:“如此快就有反馈?”
范弘道明言说:“此事已经有七八成把握,只请老大人静候佳音。”老侍郎睁大了眼睛,昨天才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对范弘道说起想当礼部尚书的事情,今天范弘道就跑过来告诉他已经搞定,这实在有点玄幻。纵然老人家见多识广,也
没见过这么逆天的人。
“晚生并不是戏弄老大人,确实有了些把握。但是晚生还有些话要讲在前面。”范弘道很严肃的说。
只要能当上礼部尚书,什么都好说,赵志皋连忙点头道:“贤生有话但讲。”范弘道慢慢的说:“如果老大人真的当了那大宗伯,还请老大人不要抱着人生圆满的念头,更不要想着随时求去,只为墓碑上多一行大明礼部尚书的字。晚生恳请老大人,
至少要坚持两三年。”
赵志皋年事已高,已经六十二了,他想当礼部尚书的初衷可能就是临退休前混个尚书名衔。只要当上礼部尚书,之后随时走人都可以。
可是范弘道却在此强调,老侍郎你一定要多坚持两三年,不要不负责任的当过尚书就算完事。赵志皋微微一愣,稍加思索就明白了范弘道的想法,两年后是京城大比,礼部尚书就是主管考务的最高官员,于是范弘道的心思昭然若揭。范弘道如此尽心尽力的帮助自
己,并不是白白付出。“好,老夫知晓了。”赵志皋郑重的点点头。政治充满了交易,这只是很普通的一次交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