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至今也没彻底解决此事。没想到,今天赵志皋却又表现出了兴趣。
要说资格,吏部左侍郎当然是有资格晋升为礼部尚书,要说资历,已经六十二岁的赵志皋当然也有资历,各方面都没问题。但是官场的升迁流转,不是有资格有资历就一定行的。在当前形势下,寻找礼部尚书候补人选的压力极大。一方面清流势力是绝对不肯放过这个位置,他们的领袖沈鲤失
去了这个位置,那么就一定要想办法拿回来;另一方面,天子偏爱皇三子,最近宫中有立皇三子为太子的传言,这是严重违背礼法的行为。礼部尚书作为主掌礼法的官员,肯定会站在朝臣与天子对抗的最前线,承受
压力必定也是最大。就像当年嘉靖朝大礼议中,礼部尚书毛澄就不可避免的始终冲锋在最前。
范弘道忽然想跟老侍郎谈谈心,斟酌着问道:“就当前形势而言,礼部大宗伯之位是个烫手山芋,老大人在吏部逍遥度日,何苦淌这滩浑水?”赵志皋叹道:“说起来来也让你见笑,就当是老夫一点执念,读书人谁不想领袖士林执掌文坛?若能在百年之后,墓碑上写个大明礼部尚书字样,此生就无憾了,哪怕只当
一天也算是当过了。”
范弘道隐隐捉摸到了赵志皋的心思,非要打个比喻的话,就类似于“副部级退休之前想办法混个正部级待遇”的心态。
更何况礼部尚书掌管读书人事务,常常被视为士林领袖,地位十分清高,所以对读书人有着特殊吸引力。所以赵志皋的想法大概就是,反正他岁数这么大了,目前闲着也是闲着,不管是不是坐在火山口上,能当一天礼部尚书过过干瘾也好。大不了干不好就退休,还能比现在
更差?
范弘道不由得苦笑几声:“老大人未免太看得起晚生了,晚生未见得有那么大本事。”赵志皋却一本正经的说:“礼部尚书空缺至今,朝中久久争执不下,这也不是办法老夫早就暗中分析过,若你与申首辅关说一二,老夫入选可能性还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