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主线剧情开启了

大明狂士 随清风去 2344 字 8个月前

国朝宫里人物日常口头称呼各有传统,比如太监称呼皇帝为皇爷,或者万岁爷,对皇子的称呼就是小爷,或者哥儿。

最大的那个皇长子当然就是长哥,一般长哥就等于是太子,所以也常被用来指称太子。但是现在这万历十四年还没有立太子,所以王安口里的长哥肯定指的就是皇长子朱常洛了,也就是三十多年后的明光宗。

范弘道笑道:“这不是好事么,有什么可愁的?现在去当伴读,等将来皇长子成了万岁,你就是从龙之臣。”

王安着急的说:“你有所不知,我从宫中听到风声,三哥儿生母郑妃娘娘即将被晋封为皇贵妃!”

听到这里,范弘道愣住了,脑子里瞬间冒出四个大字——国本之争!所谓国本就是太子,国本之争就是皇长子朱常洛和皇三子朱常洵之间立谁为太子的问题!

朝廷大臣的主要观点是,必须要立皇长子,这是纲常之本和绝对政治正确,而天子坚持要立更偏爱的皇三子,于是双方在这上面较劲角力十几年,虚耗无数光阴。

只要是对明史稍有涉猎的人,都会对万历中期的国本之争有所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就是万历中期的主线事件。从今年开始,这条主线的持续时间长达十五年之久。

王安见范弘道没说话,还以为范弘道对此不了解,又详细解释说:“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一人之下,现在三哥刚出生不过半年,皇爷就要加封郑娘娘为皇贵妃。而长哥生母才是个恭妃,地位远不如郑娘娘,皇爷用心不测而知啊!”

小王太监的潜台词是,现在天子明显偏爱皇三子朱常洵,加封郑娘娘就是个明显信号,如果让他去给皇长子朱常洛当伴读,而将来天子却立了皇三子朱常洵做太子,那他这个皇长子伴读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见范弘道还在愣着,王安催促道:“你素来机敏,倒是说句话啊!”

范弘道醒过神来,大义凛然的喝道:“国本关系到我大明江山社稷,你个人这点得失,又算得了多大的事!”

此时范弘道满脑子晃荡的都是一句话,主线剧情开启了…

{}无弹窗第三百四十七章主线剧情开启了

范弘道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申府的,恍恍惚惚的就已经站在了申府大门外。悬挂在上的灯笼十分明亮,很清楚的照映出了范弘道那七八种表情纠结在一起的脸庞。

实在太匪夷所思了!今晚这事给范弘道的感觉,就好像上辈子时空里国家首相对东城区一个小科员说,现在缺个副首相,靠你来推荐人选,震惊不震惊?

所以让范弘道感到,不是世界疯了就是自己疯了,他范弘道何德何能可以置喙其中?

当夜宿在旅舍里,范弘道辗转反侧,常言道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范弘道感觉自己现在的状态就像是被下了药一样。

自从穿越以来,范弘道相对于他所涉足的领域来说始终是个“小人物”,一直是靠着“机智”和“大腿”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并没有拥有过真正的权力,只能借势。

但是今晚却不一样,申首辅很明确的让他范弘道来挑人,等于是授予了部分权力给他。这可是涉及到礼部尚书人选的大事,虽然不见得最终一定能成,但推荐权也是非常重要的权力。

范弘道不由得想到,历史上很有一些白衣卿相或者布衣宰相的传说故事,共同特点就是没有名分的小人物被大人物所倚重,从而能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这也是很多底层读书人渴求的际遇。自己目前的遭遇是不是有点雷同?

直到过了半夜,范弘道才勉强睡着。等到天亮起床用膳,然后望西安门而去,验过腰牌文凭,又进入西苑,折向北便到了内书堂所在。

这节课比较容易上,范弘道拟定了几个题目,当堂让内监学生做诗。然后就当众一一点评。顺带讲点人文典故,批判一下近年来文艺界的僵化(此乃范先生起家之本不可忘焉)。

比起经义课堂,这样的诗词课堂自然轻松,于是师生皆大欢喜——反正是副科,没什么可较真的。而且李廷机今天并没有出现,也就没人和范弘道过不去。

中间休息了一下,小太监学生三三两两散布内书堂里外闲聊,范弘道也随步在院里院外转转。

如果是岁数比较大的教习,此刻多半会坐在休憩室喝茶。但范弘道才十七八的岁数,闲得坐不住,再说他只比这些小太监学生大个岁,又是教诗词的,没什么师道尊严的代沟,有搭话的也就随口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