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炮灰的觉悟

大明狂士 随清风去 2310 字 8个月前

申用懋意味深长的说:“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当然还是家父说的,不过家父又说这句话是从你这里学来的。”

范弘道继续咬牙,“那到底是沉默好,还是希望爆发好?”

申大公子想了想答道:“都好,你高兴就好。”

范弘道陷入了沉思,申用懋的态度看似随意,其实饱含深意。申时行看似针对自己,其实也许别有含意。

仔细想想就能体会到疑点,一个文官最顶端的首辅吃饱撑着,刻意针对一个几乎是文官最底层的边缘非正式实习代理官员?首辅的时间怎么可能如此不值钱,浪费在一个小角色身上?

如果打开脑洞,就能联想起很多问题。郭御史甩锅给南城分署,并弹劾自己,莫非不只是为了逃避责任和给新来者下马威,而另有想法?

这些年言官群体和内阁一直不对付,有点什么小算计都很正常,如果郭御史真的有其他想法,那着眼点只能是申大公子的身份了,他是首辅的儿子,他身上的事情就能牵涉到首辅。所以很有可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用小事情钓出申首辅。

在这个前提下,申首辅的态度就很值得玩味了。本来只要申时行肯出手,就能轻易帮儿子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把他这个小小的署理主簿推到前台去?说申首辅谨慎也好,小心也罢,可能是用他范弘道搅混水,并反过来钓鱼?

原来就是让自己当炮灰啊,范弘道终于明白了。有了这份觉悟,范弘道心里就敞亮多了。难怪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只要自己把水搅混就行了。

不过在去见郭御史之前,范弘道还有个事情是把李家父女安置妥当了,尤其是准备培养成衙役班头的李老爹,范弘道还指望他成为在分署胥吏里安插的心腹。

这时候衙门里胥吏俗称三班六房,其中三班是衙役,制度上没有一定之规。范弘道让李老爹先在主簿厅这里听用,主簿厅的杂务都慢慢交待给他,无形中就给了李老爹一个超越普通衙役的地位。

{}无弹窗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第二百九十四章炮灰的觉悟

大兴县南城分署掌事县丞申用懋认为,南城分署与巡视南城察院需要进行一次沟通,以解决掉工作中的不协调问题。当然这种沟通不能由他申大公子出面,因为国朝有个规矩,类似于“王不见王”。

比如在县衙里,知县大老爷只能坐在正堂治理本县,不能轻易出外下乡,也不得随意穿越县境去别的地方,更别说去其他衙门做客。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目的就是防止官员扰民,当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夹在官员与百姓之间的胥吏势力坐大。

大兴县南城分署的治理模式参照县衙,所以堂尊申大公子不能随便出动,想与南城御史直接沟通,要么让属官范弘道去,要么写书信派胥吏送去。

两者相比较,申用懋也更愿意让范弘道去,他对范弘道说:“也许是南城分署新设,同在南城的郭御史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你去见机行事,实在不行服个软,毕竟郭御史身居察院,我们惹不起,就敬他做个上级。”

申用懋的话也算是官场上的老道之语,监察御史是特权官员,级别不高但却属于中央特派员,有“见官大一级”的权威,在御史面前低个头不丢人。

如今大明朝廷有个特色,以清流自诩的言官势力大为膨胀,别说申大公子,就是他父亲申时行申首辅也没少被御史围攻弹劾,申首辅很大的精力都放在了与言官作斗争方面。

然而因为舆论自由的政治正确,连首辅也不敢提出从制度上削夺言官的权力。强如张居正,很多时候也只能竭力通过控制人事来控制舆论,一旦遭到反弹,副作用更大。

总而言之,御史不好惹,有差事在身的御史十分不好惹,负责镇压地方的御史更不好惹,几乎就相当于钦差。御史能直接上密奏送进宫里,其他地方官员谁能?

所以申用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派范弘道去表示臣服,承认南城地区你郭御史是老大。虽然大家都是七品,但南城分署愿意当下级。

而以范弘道的脾气则对这种任务感到有点屈辱,可现在就是这种风气,御史骂你叫为了正义,你骂御史却叫压制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