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日头渐渐偏西,马朝奉带来的货物已经卖掉一大半,他不只是贩卖书籍,还捎带了一些其他文房四宝之类的货物。而范弘道站了大半日也有些乏味,正琢磨着找个地方坐坐喝茶。
此时又有客人来到摊位前,在书籍中翻检了一番,又拿起几方砚台查看。此人约莫三十余岁,文人打扮,看起来很像是潜在买家,便有伙计殷勤招呼。
但这客人却直接找到马朝奉,行礼道:“若包揽员外剩余这些物事,一共作价多少?”
马朝奉怀疑自己听错了,确认说:“这位朋友的意思,是全要买下?你们读书人买这么多作甚?”
那客人爽朗的说:“在下京府固安人士,姓桑名立,读书不成便学做贾,侥幸小有收益。如今想捐助劝学,所以欲将你这些书籍及文房用物都买下,运回县中发放。”
马朝奉恍然大悟,难怪此人看着像读书人多过商贾,原来是个儒商。这年头读书人越发的多了,很多生计困难或者想发财的读书人都去经商了,称之为儒商,赚钱之后回报桑梓也不奇怪。
既然大客户登门,马朝奉哪有不卖的道理,当即对客人桑立说:“承惠承惠!请到后面坐下,价格好商议!”
等到两人坐定议价时,桑立又道:“在下是临时起意,故而身边所带银两不足,愿用他物抵价。”说着,他从腰间解下玉佩,呈给马朝奉看。
马朝奉略有犹疑,对方要用玉佩来冲抵银两,这难道是个圈套?
桑立便主动说:“内市上也有玉石商贩,马员外可自行去寻人鉴别询价,在下绝无欺瞒哄骗之意,稍稍折价给马员外也可。”
听到这里,马员外决定还是试试看。内市里很多商家彼此之间相熟,马员外有把握能找到靠谱的玉石商户帮自己鉴定真假,只要玉佩价值足够,那也没什么不好,还能多赚一点。
随后马员外就亲自拿着玉佩到外面去找人鉴定了,桑立只在后面跟着,并不干涉马员外如何鉴定。经过两个熟人鉴别,确定玉佩价值百两,马员外便放了心,又领着桑立回到了自己摊位这边。
{}无弹窗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第二百八十八章不是闹着玩的
看范弘道不说话,陈炬再次问:“你意下如何?”
可范弘道仍然不能相信,自己只是出本诗集卖卖顺便打听消息而已,怎么就会有这样奇特的事情找上门?
任何人都知道,去内书堂当教习,对读书人而言绝对是受益无穷。大明朝并不缺乏先例,某人去内书堂当教习,与听课太监结下了师生关系,若干年后在太监学生的帮助下谋取高位这样的事情并不算少见。甚至还有过传言,有些人之所以能入阁为大学士,就因为宫中太监的帮忙。
范弘道觉得自己很难给出什么回答,如果一口答应,显得太过于不矜持,而且万一真是玩笑话,那自己反而就成了大笑话了。
如果干脆利落的拒绝,那就未免太不给陈公公面子,好歹也是进了司礼监的太监,不是一般打杂跑腿的人。况且万一这是真事,自己在想清楚之前又匆忙拒绝,将来很有可能追悔莫及。
想了想后,范弘道不说答应,也不说拒绝——不就是打马虎眼么,他范弘道不是不会。他刻意提出顾虑说:“在下已经经吏部选用,即将以历事监生身份署理大兴县南城分署主簿,只怕难以身兼两职。老先生以为如何?”
但陈公公对这个顾虑不以为然,“这并不是问题,内书堂那些教习都是兼任的,一边在翰林院做学士,一边在内书堂做教习。
更不用说诗词这门课业,每个月有几天就可以了,占用不了多少时间,其他时间照样可以做别的事去,不影响你另谋他业。”
“老先生是认真的?”范弘道再一次不厌其烦的问出来。
陈炬嗤声道:“你觉得咱像是无所事事的闲人,有大把时间跟你在这里费工夫?男子汉大丈夫果断些,咱也不是闹着玩的!你若有意,等你去南城分署上任后,咱再让人去通知你!”
范弘道咬咬牙说:“若老先生青眼有加,在下也却之不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