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分道扬镳?

大明狂士 随清风去 2264 字 8个月前

十几年前末代辽王被废,乃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件,传言乃是张居正下的狠手。常言道覆水难收,辽藩都被废了十几年了,末代辽王被圈禁后也死了几年了,现在还想恢复辽藩,难度是个未知数。

或者说,辽藩能不能恢复全看天子心意,但各地宗室虽然号称皇族血脉,但久在异地,与宫里的亲情早就淡的不能再淡了。指望天子出于亲情复藩,那很不现实。

范弘道忽然明白,为什么朱术芳如此热衷于赚钱了,甚至不惜辛劳跑到河东去,这都是为了讨好天子啊。

稍微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当今万历天子对金钱是多么渴望。谁能进献金银,谁就会得宠,朱术芳从这方面打主意,也算是抓住了要点。不然一个普通宗室女子,凭什么得到天子的青眼相待?

同时范弘道也理解了,为什么朱术芳会靠近大太监张鲸。因为张鲸也是天子身边的红人,而且是天子最信任的人之一,不然也不能够执掌东厂,天子是绝对不会让不受信任的人去管东厂。

朱术芳需要张鲸这样的人帮忙,别的不说,关键时刻能在天子身边说几句好话,那就有非常巨大的作用了。

对于朱郡主这个志向,范弘道只能表示尊敬,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但是要说投靠张鲸,范弘道是不敢苟同的。或许朱术芳有足够的理由去那么做,可范弘道却不能说服自己。

朱术芳是一个女人,是一个宗室,和太监走得近完全不需要有顾虑。但他范弘道却是一个男人,还是一个读书人。

太监虽然也能像大臣一样位高权重,但却极其不稳定,根子上依旧是天子家奴,生杀予夺都是天子一句话的事,连抗争的余地都没有。而文官就不一样了,至少还有部分抗争的权利。

范弘道想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不想把自己的前途与太监捆绑起来,然后只能听天由命撞大运。

朱术芳看着范弘道,心里产生了深深的失望,难道要就此分道扬镳?

第二百一十章分道扬镳?

朱术芳察言观色,当然看得出范弘道不乐意。这也在她意料之中,别说范弘道,大多数读书人或许会与太监合作,但肯定不会乐意投靠在太监门下。

朱郡主劝道:“人生在世,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预设枷锁?放开心中这层束缚,岂不是海阔天空?张鲸张公公也是读过书的人,又性情果敢勇于担当,深得陛下信重,可以依靠。”

话说这位张鲸张公公,在当今确实称得上位高权重。当年张居正和大太监冯保联盟,垄断了宫内外的权力。张居正死后,张鲸与他恩主张宏联手,扳倒了大太监冯保。

此后张宏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张鲸出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只不过张宏死得早,现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换成了张诚。但张鲸张公公的实际权力并不亚于张诚,在太监和朝臣中极有影响。

例如兵部尚书张学颜,本为张居正提拔。四年前张居正去世后,党羽纷纷被罢黜,但张学颜仍然能稳坐兵部尚书位置,就是靠的张鲸张公公庇护。

所以朱郡主劝范弘道也去依附张鲸,从她自己的角度来看,并不算是坑人。张鲸连一个兵部尚书都能罩住,何况范弘道一个小小监生?

范弘道不想正面与朱郡主辩论“太监是不是好东西”这种“意识形态”问题,不然吵起来没完没了。

他只从得失角度说:“纵览本朝历代,得势大太监多不得善终,你看最有名的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这些,有哪个是好结局?”

朱郡主疑惑的问:“魏忠贤是谁?”

“啊,口误,口误!”范弘道一不留神说顺嘴了,冒出个未来的人名,连忙遮掩道:“反正这些得势太监难以善终,追随他们的人又能落个什么好下场?”

朱郡主反驳道:“你只看到了没善终的,可也有很多好结局的,例如怀恩、萧敬、黄锦等公公,都是死有哀荣。

再说你觉得文官就稳妥了?近代的夏言被斩,严嵩无家可归穷困而死,高拱被罢斥,张居正死后被抄家。他们的党羽,又能得到什么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