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人都以保身为第一要务,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人人都不出头,大家一起看着大明江山往下滑,所以总需要有些不一样的人。”
申时行皱起眉头,这几年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一直在他内心深处挣扎着。他倾慕张居正前辈的敢作敢为,但是他又没有勇气效仿。
别人也一直希望他能力挽狂澜,但是他却没有这样的能力。他喜欢太平中庸之道,但是偏偏庙堂上意识形态斗争剧烈,时不时疾风骤雨,党同伐异纠葛不清,叫他心力交瘁。
他渴望成就明君贤相的佳话,但是青年天子却越来越“叛逆”,管也管不了,劝又劝不住。
别人都觉得首辅风光,又有知晓几个风光背后的无奈?范弘道那些话,几乎都是有代表性的舆论观点。
站在面前的仿佛不是范弘道,而是庞大的世间压力,最终申时行长叹一声:“罢罢罢!”
范弘道不由得心头一喜,听申首辅这意思,大概是要变得与从前不同了?那就是要有所改进了?只要申首辅能变得更强硬一些,那他范弘道就可高枕无忧了!
然后又听到申时行再叹了口气,“这首辅,不做也罢!老夫才浅德薄,终究不是救时之人,还是让有才者居之为好!”
我靠!范弘道整个人都不好了,没想到申首辅不是痛改前非,而是心生去意!他怎么能走?
此时范弘道想起来了,这位申首辅在历史上也就做了几年,然后主动辞官,回到老家优游林下二十年才去世。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老人家在辞职时,身体和精神都没问题!辞职是急流勇退!他潜意识里一直就有逃避的想法!
范弘道顿时欲哭无泪,申首辅这样的潜意识,不会是被自己激发出来了吧?自己故作装逼的劝他不忘初心,没让他走人啊。
如果,如果申时行真的不想干了,那范弘道还怎么在京师混!一边骂死了张四维,一边劝走了申时行,那简直是与天下人为敌了啊!
。
第一百七十二章不忘初心
范弘道也闭上嘴,眼睛看着申大公子暂时离开。然后才淡淡的说:“申阁老让令郎离开,莫非是因为不方便让他看到阁老与晚生对答?”
范弘道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你老人家是不是也怕丟了面子,有损父亲形象,所以才把儿子支开?
申首辅纵然修养过人,是出了名的谦谦君子,这时候也忍不住想骂人,你这狂生不说大实话会死?他发现,自己并没有把握控场,穿鞋的怕光脚的,所以干脆支开了儿子。
申首辅真想不明白,这范弘道究竟是如何养成的品行,动辄语出惊人、敢言敢为,实在让人捉摸不定。
大概还是太年轻了吧,申时行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所以申首辅决定深入的与范弘道谈谈心,帮助这个年轻人变得更成熟一点。
如果美化一下,这就叫做提挈后进。当然也能在人人都认定范弘道受自己指使的情况下,减少范弘道拖累到自己的风险。
申首辅实在不敢想象,如果再放任范弘道打着自己旗号蹦跶作死,会给自己带来多大麻烦。
故而申时行敦敦教导说:“庙堂乃天下至高之地,此间事情往往牵连多方,因果复杂,又兼人性百变,故而往往难以干脆利落,多有羁縻不清时候。
吾辈身在其中,别说与人妥协,就是受几分委屈后唾面自干也都是寻常事情。凡事都要多方思虑,详尽考量全局。
若想凭借一腔热血,任气使性,快意恩仇,在江湖中或可如此行事,但在庙堂是绝对行不通的。即便偶有所成,那也绝非长久之计。
作为一个长者,我要向你传授一点人生经验。你要记住,只有保全有用之身,才能有所作为,如果连自己都保不住,那理想又有什么用处?”
听到这么成熟的人生经验,范弘道很想振臂高呼一声,别人可以怂,你老人家不能怂啊!
现在京城里大家都觉得,是他范弘道逼死了张四维,而且张四维去世一下子就打破了原有的相对平衡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