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县丞突然发现,范弘道在自己面前很镇静,全然没有畏惧的意思,更别说心虚之类的情绪了。这让自认高高在上的秦县丞更加不爽快,“你似乎并不害怕?”
范弘道对秦县丞的人品已经厌恶到了极点,半点讨好的心思都欠奉,“秦大人想看到什么?想看到我畏缩,看到我惶恐,看到我屈服?可是这又有什么用?
我想了想,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被你扣上妄议是非、诽谤有司的帽子,然后发回原籍严加管教而已。既然我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那又何必卑躬屈膝,当一个软骨头?”
范弘道这话倒也没错,在大明制度里,读书人是享有一定豁免权的,官府想要动用刑罚手段对付有功名的读书人,那就要先请学官剥夺了此人功名,然后才能动手,不然官府是不能对读书人用刑的。
但那样的话,动静就会很大了,剥夺读书人功名是非同小可的事情。而秦县丞只要不想背负道德丑闻,就绝对不希望事情闹大的。
所以范弘道想,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被“打回原籍、通报批评”,再严重点就是“三年内禁止参加科举”这种处分。
既然有大明法制罩着,也不值得奴颜卑膝的求饶了,干脆装逼装到底就是了。再说以他范弘道的傲娇性格,还真拉不下脸去苦苦求饶。
秦县丞眯起了眼,冷笑几声,忽然很诡异的问道:“你是谁?”
范弘道愣了愣,不明白秦县丞这话的意思。
秦县丞猛然拍着公案,指着范弘道大喝道:“现有范弘道题字妄言诽谤案,须传金陵士子范弘道问话!你说你是范弘道,但实在真假不知,本官疑心有人假冒顶罪!”
范弘道大为愕然。
“左右来人!”秦县丞甩下签子,“暂且将此人拘押县牢,辨别真假之后再行处置!”
我靠!一直维持风轻云淡模样的范弘道这下子,真真正正的惊到了!要是被送进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大牢里,那可就真抓瞎了,那就不是对错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出来的问题了!
这样也可以?什么叫“官字两张口,左右都是理”,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范弘道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
ps:rryrry,又想到个很好的灵感,恶补了两天历史资料。。
。
第十七章官字两张口
范弘道终于搞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如果说杨大少爷相当于人质的话,杨老实就用自己替换了杨大少爷成为人质?
无论怎么说,自己也是县衙想找的人,价值可能比杨大少爷还大一些。至于自己的死活,杨老实大概没放在心上。
混蛋!这是欺骗!这是背叛!范弘道勃然大怒,一股气只冲脑门子,自己居然一不留神被愚弄了!
不过范弘道终究是一个聪明人,虽然愤怒但仍然没有失去思考能力。他立刻又意识到,这也许算不上背叛,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被杨老实设计了!
范弘道回想起来,杨老实的表现确实有点居心叵测。最开始自己表示不想淌浑水后,杨老实一方面猛拍自己马屁,说什么范先生出马一个顶三个,让自己抹不开虚荣的面子;
另一方面,杨老实故意提起东院勾阑胡同这种地方,成功的勾起了自己的兴趣,最后把自己骗出了大门。
然后杨老实又把自己往县衙这边引导,当时自己没有提防心,疏忽大意之下没有多想,所以不明不白之下着了道儿!
真是人不可貌相,杨老实这样一个浓眉大眼、看起来不大会说话的管家,居然也有如此心机。现在范弘道总算认识到,什么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了。
想来想去,这股气咽不下去,他居然被这样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设计陷害,真是情何以堪!
关于杨老实究竟真实动机是什么,范弘道总感到冥冥之中有人操纵,无冤无仇的情况下,一个管家去设计陷害西席先生实在匪夷所思。
但范弘道现在没时间再去细想了,要想也是等自己脱困以后再琢磨。
面对逼近自己的衙役,范弘道震惊过后面无惧色,迅速抛出了自己的护身符:“在下金陵士子,有秀才功名在身,尔等安敢擅自捉拿!”
秀才虽然是最底层的士人,但也具备了初步的政治特权,面对官府自然不必像升斗小民那样惊慌害怕,这就是读书人的底气。
带头的黑壮衙役并没有被范弘道的言辞吓阻住:“咱要提醒一下范朋友,这里是天子脚下,一个秀才实在算不了什么,不是什么太值钱的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