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因果牵连

大明狂士 随清风去 2510 字 8个月前

杨朝奉唯恐范弘道太过热心,一定要承担教导杨家后辈经义时文的责任,也有意将话题引开,详细说起其它工作,尤其重点说了说应酬交际方面的事务。

“如今应酬逐渐繁复,但总有老夫分身乏术或者不便出面的时候,可家中别人又上不得台面,招呼宾客或者出外拜访往往左右支拙,不说能代替出面,连个帮腔陪客的都没有。现在有了范先生,堪称解我燃眉之急。”杨朝奉感慨万分的说。

他这个思路不能说错,毕竟当今社会是崇尚读书的社会,读书人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高,由读书人出面去做一些礼仪性的交际事务确实效果最好。

例如别人家有了喜事,派一个家奴去道喜,和派一个读书人去道喜,那表达出的诚意绝对不一样。或者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家又暂时不便出面时,由家里西席先生去接待,便不会让人觉得失礼。

“好说好说,在下定当尽力。”范弘道顺口表决心说。

杨朝奉又想起什么,“还有就是官府方面,范先生既然也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以后与官府打交道,也少不得麻烦到范先生了。”

这话也没错,有功名的读书人与官府打交道更具有独特优势。别的不说,普通百姓连给地方官写信的权力都没有,见官就要跪着回话,而读书人就可以写禀帖沟通,见官不用跪着说话。

“这也是应有之义。”范弘道没有推辞,他觉得这是最应该小心的工作,便仔细询问道:“不知道与东家干系较多的官府,都是哪些?”

杨朝奉答道:“主要是两家,一家是户部设立的崇文门税课分司,另一家就是大兴县县衙,近期就要有些事务,烦请范先生出力了。”

崇文门税课分司还好,但是听到“大兴县县衙”几个字,范弘道心头猛然跳了跳。

在前几天,自己刚刚题诗把大兴县的秦县丞骂了一顿,转眼间再去和大兴县县衙打交道,那还真是后果莫测。当初骂人骂得痛快了,万万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因果。

ps:实在高估过年期间的码字能力了,我还在挣扎努力…

第十三章因果牵连

虽然范弘道讨厌别人抢他风头,但这次他想多了,并无其它意外出现。杨朝奉依旧站在屋外月台上,似乎没有进屋去安抚那位张小姐的意思。

稍有眼力的人都能看出,这说明杨员外已经拿定了主意,今天这场面试的最终结果已经确定。

杨朝奉确实不懂文学方面的事情,他只是识字而已,品鉴不出诗词质量好坏,但杨朝奉起码知道,范弘道的诗比别人都长了三四倍。

在杨朝奉认知里,同样时间内,当然写的越长越有才。同时杨朝奉还会察言观色,从院中别人的脸色上也能看出,范弘道明显比别人高出一筹。

如此一来,杨朝奉做出最终的人选决定就不困难了,不用再去咨询张小姐。更何况范弘道也是手下掌柜引荐来的,多多少少有一份人情关系在。

“天近午时,略备薄酒,请范先生入内叙话。”杨朝奉对着范弘道拱了拱手见礼,开口邀请道。主人家都如此表态了,别人无可奈何,只能散去。

其他三个掌柜尤其失望,没想到这次机会,最后居然让最不起眼的王掌柜把握住了,也不知道这姓范的书生是从哪里找来的。

除了范弘道留下来,还有王掌柜也留下来充当主陪。能与东家一同上桌,王掌柜还是很高兴的,对他来说,能在私人场合与东家一起饮酒的机会也不多。

对于下属而言,越能参与上司的私人场合,越能增加亲密度。杨朝奉家里请西席先生算是私事,王掌柜能作为主陪,当然就是亲密度增加的表现。

在花厅里摆了一桌,酒过三巡后,杨朝奉对范弘道问道:“依我看来,范先生这样的人才,似乎不是王传财所能交结的,怎么会被王传财引荐到此?”

王传财是谁?范弘道不明所以,旁边的王掌柜赶紧低声解释:“是我。”

范弘道至今才知道王掌柜的名字,不假思索便回答道:“东家觉得我这样的人才,会为王掌柜所用吗,只不过因为恩义两字而已,所以在下到此应聘,算是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