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两千上下,自桂林苑起,往西背靠玄武湖湖堰,设下数重阵势;似乎在蒋陵山上,也有旌旗伏兵。”
一时间李锜也不晓得具体该如何打,便只好把心腹李均、薛颉给喊来,大家一起伏在锦图上研究,“从此大路到石头城,非过落星山、蒋山间的桂林苑不可。”
“那本道按照事前规划,不与高岳的兵马战,只在桂林苑对面深沟高垒又如何?”
原来,李锜被一群文胆吹捧为什么“谢东山再世”,可真要临了战场,看到山峰壁立、沟栅纵横、枪矛如林的狰狞景象,又开始犹豫不决起来。
“奈何丹阳军颇有可疑动向,让他们掩护在我方侧翼,太危险了......”薛颉忧心忡忡。
对此李锜也是无可奈何,叹口气说带都带出来了,留后在丹徒京口也不放心,只能夹着柏良器,看时机冲入桂林苑再说。
日中时分,李锜和麾下出马,觇望自蒋陵山到桂林苑,高岳武毅军的阵营。
武毅军的野战工事不但修得快,且修得好:毕竟前身是定武军、义宁军的将兵精锐,先是在斜坡上掘壕,垒土垣,伐木立栅,然后用土石、竹筐垒起四处炮位,左右翼各两门中型长管铜炮,炮口在冬日阳光下隐隐发射着漂亮的光芒;随后三分之一的步卒持长矛、镗钯占据山脊线,其他的人全在反斜坡处搭起了营地,而三百名神雷铳手,则立在阵势中央,站成了交错的棋盘队形,来保障发射燃药的空间,每人持着一短镗,可插在地上架铳发射,死死控制着往下百步内的射界空地。
至于蒋陵山,半腰处李锜也明显发觉那里同样有武毅军的营砦,但十分静默,静默得可怕。不甘心的李锜,便让几位幕僚对着武毅军的野戍营地,高声宣读文状,称朝堂上皇帝已经裁决,罢黜高岳的淮南节度使,你等不必效尤,可放下武器归顺投诚,不愿为兵者即可放归乡里云云。
但武毅军连“嗤之以鼻”的表示都全无,依旧非常静默,只能听到各色战旗在风中刮动的声响。
虽然李锜没有实战经验,可是却能感受到一股凌厉的杀气,一股凛冬寒霜瞬间便能杀尽草木的那种杀气,自山麓丘陵上卷起,是扑面而来!
这时,山上的蒋陵庙,明怀义和郭再贞同样居高临下,看着镇海军的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