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弊政依如故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1165 字 8个月前

这老者一听,就明白高岳和其他官员不同,知道他们领了钱后会被那群戍卒盘剥,便肃然起敬,忙不迭对高岳作揖。

“老丈不需多礼,只问你,为何朝廷已飞了堂牒,废漕运沿河的埭塘,那这群戍卒还这样无法无天,宋州当地县令便不管吗?”

“不瞒明公,堂牒在咱们这里就是废纸啊!那县令就是屯守当地的军将,还是以前的发运使(窦参差纲法下,各方镇自设的负责漕运的使职),他放纵卒子来这里断流收过船钱,还夺水立水硙来盘剥四周百姓。而我们这些贫人,虽然明面上不是什么纤户,但境遇却被以前更惨了,不但被这些卒子强拽来拉纤,还不算完役,回家后还要应付差科杂役,真的是妻离子散,生不如死......”说完,那老者忍受不住,在高岳面前哀哭起来。

入泗州夏丘处,汴水渐渐开阔,船头推开波浪,飞溅起阵阵洁白的水花,风帆上许多飞鸟盘旋,沿路的村镇墟市也愈发繁盛,可立在船首的高岳衣袂翻飞,却心事重重。

“晏师当初行两千里漕运时,曾写信于元载,里面谈及漕运的四大弊病。而后晏师一一将其解决,可谁料不过二十年,弊病却复故如旧,又要我来加以解决,若我再死,那可能真的是人亡政息......若不是我亲眼所见,又怎么知在汴宋宣武镇这种军政不分的地方,中书门下废除纤户这样事,出发点是好的,可最终却加重了他们的灾难......为了摆脱这种可怕无奈的循环,也许我要看得更远些,做得更彻底些。这,想必也是晏师要于我归程里,在三门峡和我相会时,所要询问的吧,到时候我又会给他什么样的答案呢?”

船快要出夏丘时,西面野地里忽然出现一拨兵马,为首的将军望见高岳的船只和旌旗,便立即翻身下马,大呼到:“汲公,我是徐濠泗牙门将王智兴,汲公还能记得我否?”

原来是张建封麾下的王智兴(字匡谏),这位可是能十天内跑完三千里的狠人,当初安乐川会战时,皇帝正是派他来让高岳退军的。

原本,李师古和朝廷关系紧张时,王智兴接受了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的指令,镇守于滕、丰、沛数县地带,而今淄青已恭顺朝廷,得知高岳过境,出镇淮南,便急忙领二百骑兵来扈卫,途中王智兴嫌弃马匹跑得太慢,恨不得抛下其他人,自己先狂奔到汴水处来。

“匡谏!”故人重逢,自然格外热情。

高岳索性又舍船上岸,骑马和王智兴并行,询问了许多淮南、徐泗地方的军情政情,而王智兴也代表徐濠泗节度使张建封献上对朝廷的忠诚。两人直走到了临淮,也即是汴水入淮水处,自此便是淮南镇的辖境,王智兴才依依不舍与高岳分别。

在当地巡院中,高岳换乘了更大更阔的船只,而不是汴水里所行的平底船,更类似于海船,桅杆上有前后数面大帆,沿淮水往东顺风而行,好不便捷,几乎一日一夜,即抵达楚州山阳渎。

山阳渎,即邗沟,是连接淮水和长江的漕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