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李万荣赠礼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1211 字 8个月前

当然高岳并没有急着出发,他来到河阴,不单单是要求宣武镇李万荣的恭顺,且也是为了视察整个漕运。

毕竟漕运关乎的是整个国家命脉的问题,想要解决好,绝非是“差纲法”到“长纲法”,在诏令上变个文字那么简单。

登上广武山顶,高岳和其他伴同的人纵目望去,看到黄河滔滔,迅猛不息,其下的河阴转运院所置的输场,人声鼎沸,而于对岸则是河阳仓,更往北十余里,黄河在山峰下回曲,浩大的水势憋着股横冲直撞的劲儿,冲得四周山石滚滚而坠,发出惊雷般的响声,骇人心魄。

“那边名叫武济山,相传周武王伐纣时,便乘舟在那里渡河,由此得名。”

高岳在听到典故后,更关心的是进奉船到此的安全问题,不由得慨叹说:“晏师曾对我说过,他在主持漕运时,以将吏押船自扬州启碇,至汴水尽头处须得换船,然后至黄河,水势陡然迅急,稍有不慎,便船毁人亡,进奉尽覆,那将吏们来回督运不过三次,便因苦累惊心,须发皆白。”

然后他看着脚下的黄河,这条哺育了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心中的感想愈发强烈:科学不昌隆的时代,想要用这条大河做些事,不想让它危害百姓,得耗费多大的心血啊!

但尽管这样,那还得运,还得拼尽力气和智慧,做下去。

为的不是哪个人,为的是支撑起这片江山啊!

“马上让河阴令来,也让河阴巡院的知院来。”高岳说到。

广武山的营砦中,河阴令、县丞、县尉和知院们,及军将们都簇拥在高岳周围,高岳详细询问了渭水、黄河、汴水、长江对船只不同的要求,然后便和众人详细规划“长纲法”起来。

结果正在此时,李宪走入进来,“汲公,宣武镇遣送船二十艘,已到河阴院的输场。”

“船只上载运的是什么?”高岳抬起头来,询问说。

李宪便说,是李万荣进奉给朝廷,价值二十万贯的钱帛。

“好!”高岳大喜,这代表宣武镇已恭顺,整个汴水漕运恢复,且平定淮西的侧翼,也无后顾之忧了。

然则李宪顿了顿,便又说:“此外,宣武镇还送给汲公件私人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