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他还没想到的是,这场贡举会成为各方势力对决的爆发点。
郑絪的放榜效率很快,在和来通榜的礼部尚书高郢和太常寺卿鲍防达成一致后,便拟好了淡墨榜单,随即在礼部贡院外的墙上悬出。
墙边的大树下,韩愈等一帮人早早来看榜。
结果韩愈的眼睛里充满了焰火,他清清楚楚看到,榜单上的头一位,便是自己的名字。
“我为状头了,我及第为状头了!”韩愈高兴地跃起,奋力地拍着巴掌。
今年郑絪严格把关,进士总登第人数不过二十二,韬奋学宫的生徒当中,同样被取为进士的就还有八人,其中有萧乂的儿子萧子显,还有兴元酒亭商人王伯迁的儿子王卢,还有个凤翔军吏之子洪宣等等,加上韩愈足有九人。
这些人,虽然都非出身世家,但都凭借韬奋学宫的统一教学,和统一传授的经学、诗赋的印刷品,成功登第,这与其说是九位个人才智的胜利,不如说是韬奋学宫这种近世化教育模式的胜利!
然则,还没等韩愈等人相拥,抒发庆贺的欢欣时,各路权贵、官宦的弹劾状就暴雨般冲向大明宫,集火攻击的目标便是春闱主司郑絪。
理由很简单,郑絪全按照才学高低取进士,大大触犯了这群人的利益。
崇文弘文两馆里就学的子弟,郑絪没有照顾;
高品朝官的姻亲、宗族或门生,郑絪未曾理会;
地方节度使褒送的关系户,郑絪也不闻不问。
这就很犯忌讳了,这个叫郑絪的,前宰相张延赏的女婿,居然这样不知天高地厚!
即便如此,郑絪依旧不屈从,坚持说我这二十二个录取的举子,都是真才实学,问心无愧。
权贵们更加激怒。
一张张人际关系网连接起来,无数诋毁弹劾的箭从明处暗处射出来——最后皇帝,将翰林学士于公异、李吉甫和卫次公给喊到蓬莱殿中,询问说春闱的事闹得太大,你们如何看?
“臣和高淇侯先前关于科场有过赌约关节,故以臣的立场,不便发言。”李吉甫表示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