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安存庆州羌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242 字 9个月前

此外高岳还建议加强对庆州“生羌”的宣化,朝廷在庆州城设立学宫,可选“一二十通经学、懂文义”的学官,以“俸禄廪给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在庆州学宫授课,择选羌人当中温顺的子弟,让他们入学宫就学,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官职,或许可参与进士、明经考试,培养“慕华派”,当然高岳也说,佛寺和道观当然也可以在朝廷的支持下,于庆州地界内多多设立。最后高岳主张,陛下赐杀牛族族长“怀安将军”头衔,白马族长“定远将军”头衔,树黟族长“感化将军”头衔,另外三族之男女,统统改为“汉名”,习汉字,学宫传授汉书典籍。

改为什么汉名,高岳都想好了,庆州古来所出的名人,有岐伯、傅介子、甘延寿等,索性杀牛族统一改为岐姓,白马族统一改为傅姓,而树黟族则改为甘姓。由此大行皇道汉化,可成百年之功。

高岳这一揽子方案,递交到京师时,皇帝在紫宸殿内阅览后,全部都没有意见,为了防止偏听,便召来翰林学士陆贽,陆贽自然也没什么意见。

但很快,太常博士李吉甫出面,对高岳建议当中的在庆州设立学宫,传授汉文典籍,进行强硬的反对。

李吉甫称,党项乃是蛮夷,不可信也;而经文乃是国家之典,不可轻与之也。《史记》、《春秋》多兵伐之谋,《月令》中多稼穑之术,《文选》则多有书制檄文的规范,这些如都让蛮夷知道通晓,便会以华制华,如此何异于资敌?

皇帝一听也有道理,便发书把李吉甫的论述告知了高岳。

秋季的庆州城内,高岳并非离开,他会同刺史论惟明、神策决胜军使高崇文,及御营都统监军使谭知重,及定武军监军使西门粲等重要人物,开始讨论战后处置事宜。

此次征剿作战,高岳斩党项叛党一万一千有余,当然就首级而言,是无差别的,另外捕虏党项男女先后达七万之多,除少部分分赐给立功的僚佐军将为家奴,其他几乎全然当作东山奴贩卖出去,或配给回凤翔和兴元为奴。

整个庆州东山党项,几同覆灭。

原本权德舆主动要求为高岳做碑文歌功颂德,但权现在还只是进士出身,尚未有授官,故而高岳让进奏院和在京的判官韦平出面,替权德舆奏请为八品太常寺协律郎及凤翔府推官,很快权德舆青衫加身,便心安理得地替高岳撰写《御史大夫高岳平东山党羌碑》,在里面极力吹捧高岳等人的武勋,称“大夫典掌虎旅以来,自南而进,凡战十七,斩首一万有奇,降叛羌七万二千,破叛羌栅二十三、砦八、镇四、县城二”待到高岳入方渠后,“以皇帝命赦羌人,庆阳南北皆平,朝廷大飨赉功”且说:“至此一战,皇唐光威复照大河之曲、朔方之山,东山党羌不敢复逞凶残,白于山南为之一空。”

权德舆撰写完碑文后,高岳下令,将御营右军也即是义宁、定武两军参战随征的幕僚、将官,及参战的高崇文、吴献甫、论惟明所部军将的头衔名字全都刻在其上,而后立在方渠城外的大道边,过往人无不可见。

不久,皇帝的册令传到庆州。

册令褒奖高岳“为时成材,抱厥沉断,儒而有勇,虎步京北”,此次出征“掩鬼神而用奇,越峻岭以制胜”,朕决定正拜高岳为御史大夫,加实封七百户,并前封共为一千四百户,加爵为淇县侯,勋官为柱国,赐高岳妻子为县侯夫人,荫高岳长子(高竟)为七品官阶,其麾下各将,各有擢升迁资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