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经界法真义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314 字 8个月前

随即高岳指着席位上若有所思的李桀,“伟长,你说要是一个县到了第三害的地步时,你身为个县令,有什么办法,靠什么力量能把这长久以来的积弊,一朝厚积薄发,所形成的浩劫给解决好?”

这话一出,不光是李桀,其他县令也无不悚然,汗流浃背。

李桀这时说了句:“太宗皇帝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场的人都在点头。

“一个县很容易弥漫到一个州,然后便是一道,最终是整个国家陷于痼疾,变乱顿起。到时候天翻地覆,谁又管你的手是不是持玉笏的手,谁又管你的唇是不是食膏粱的唇?全是玉石俱焚的下场,这个国要么复兴,要么灭亡,可苦的填沟壑的还不是黎元百姓?如今这经界法,才是让天下起死回生的最良药方,舍其无他!我等应该肩负起这天下的兴亡来。”

接着,判官韦平将经界法的草案,摊在了寺庙的地板上。

南郑县令韦执谊扼腕上前,率先提起笔来,在其上署名画押,称“我虽不是韬奋棚出身,却仰慕大尹高义,愿和大尹一道肩负这个天下的兴亡来。”

其他人,除去韦平是韦皋的兄弟外,其他刘德室、李桀、黄顺、解善集皆是棚友,这时也慨然提笔,在草案上画押,最后柳传宗也画押。

“这份草案,也许会激起很大的风浪,但本尹是要呈交给大明宫的。”高岳正色说完,最后在其上落笔,也画了押。

不过高岳在兴元府显然会有更大的动作。

他刚刚自西川南部凯旋,就将府中各县的县令召集到了护国寺中来,说有要事商议。

各位县令坐在席上,吃着寺庙里的斋饭,明玄法师让弟子们用红陶碗盛着满满当当的粳米饭,内里泛着微微的红色,冒着白亮亮的香气,接着便是碧绿的菜葵,浇上些食醋,再拌些腌制的蒜,切得细细碎碎的,铺在菜葵四周,绿白交映。

高岳用食箸夹起一团团饭来,就着菜葵和蒜米,口齿里爽滑鲜脆,周围的县令们也摇动着箸,堂内全是咀嚼的清脆响动。

直到箸刮着吃食所剩无几的碗面,嚓嚓地后,高岳将碗搁在食盘上,用手指稍微摸了下嘴唇,宣布自己的想法,“本尹准备在兴元府南郑、城固两县,试行经界法。”

此言一出,数位县令都有些惊讶,但南郑县令韦执谊和城固县令李桀的表情却比较冷静,想来高岳提前就给他俩“吹风”过了。

其中韦执谊因历年兴元府县令考课之最,马上即将回朝廷内为员外郎了。

这件事是他在次赤县南郑县令任上,所接受高岳最后件委托。

好胜的韦执谊当然不会虎头蛇尾。

而李桀是高岳最喜欢的师弟,他因黄文语导致的人夫逃亡案件,现在还有些抬不起头来,这次城固县率先推行新法,他也是义不容辞,迫切需要做出些政绩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