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武元衡离京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391 字 9个月前

倒是武元衡出声,这位刚刚中吏部的书判拔萃,要授畿县县尉的美职,却上了篇言辞激切的奏折,指责阳城在山中是假隐士,只为取名罢了,就算伴在陛下身边,却无丝毫理人的经验,只会胡乱指责,或说些细碎的事情,于国无利。

由此武元衡触怒宰相李泌,原本华原县尉的注拟顿时告吹。

兴元府高岳听说这事后,急忙写信向李泌、贾耽求情,最后李泌便说:“武元衡当初既然是逸崧通榜,不妨去西北为县尉好了。”

高岳反倒高兴起来,说我欲得武伯苍久矣,还当什么县尉啊?当即就让京师里的进奏院敲锣打鼓,携钱三十万、骏马四匹,代表凤翔府礼聘武元衡挂监察御史的头衔,任行秦州彰信县摄县令、兼凤翔军府推官。

就在武元衡出京师时,阳城恰好自都亭驿下车,前来迎接的官员、士人无数,一时间都将期望集于他的身上。

在紫宸便殿内,阳城对皇帝叩首后,坚持不愿意接受任命,请皇帝将他放归山野当中。

皇帝说朕求贤若渴,你还客气什么呢!说完就让几名胖大的中官将阳城给“摁住”,便将谏议大夫的章服强行穿在阳城的身上,阳城也不敢挣扎,害怕毁了朝廷章服皇帝一眼就瞧出阳城的实质来,接着皇帝让中官宣诏,正式让阳城上岗。

接着皇帝连日要求阳城对天下大事发表看法和见解,阳城想顺着李泌的心思,陈述天子大盈琼林内库的危害,但又苦恼自己刚刚得蒙厚重的圣恩,直接又指责皇帝,于心于理都过意不去:最后阳城只能窝在家中,把朝廷给他的官俸全都用来买酒,和两位弟弟终日痛饮,不问朝政。

瞬间,京师内对他的风评急剧转低,莫不失望。

李泌也长叹不已,无可奈何。

既然阳城身为谏议大夫都不敢发声,整个朝廷的谏言系统:散骑常侍、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御史台等,莫不鸦雀无声。

皇帝喜气洋洋,给高岳传去书信,意思是朕这边都已经安排妥当,就等高三你入京,朕要和你详细规划征讨党项的御营制度!

佰度搜索噺八壹中文網无广告词

噺8壹中文網x8o哽噺繓赽捌1小説蛧

对郑絪的疑问,高岳点点头,说主要是兴元府形势户家的女教所需。

然后郑絪便不再说话,感觉心中有事似的。

结束对嘉州峨眉山和大佛像的游览后,高岳又在韦皋军府内盘桓数日,接着顺剑阁道,便回到兴元府。

刚至府内,只见牙兵院和旌旗军门前,定武军欢声如雷,无数双手都在摇动,接着就对着监军使西门粲下拜叩首,连呼万岁不止。

高岳便问这是怎么回事,都知兵马使高固也喜气洋洋,说圣主陛下在京师听闻定武军、奉义军在清溪关获得大胜,便从大盈琼林的私库里拿出钱帛二十万贯,作为“激赏钱”,分散赏赐给参战的将士,并作为阵亡将士的抚恤金。

“哦,那其他军镇?”

高固即说,皇帝还拿出三万贯激赏了东川,一万贯激赏了巴南,至于此次出击原州、秦州有功的凤翔义宁军、神策右大营、朔方各军,也都有数十万贯的赏赐。

并且在听说西南大捷后,关东的各方镇顿时懂得“尊皇”起来,淮西吴少诚献十万贯,宣武刘玄佐献十万贯,淄青李纳献二十万贯,号称“进奉”,并不断让其在两都的进奏院,探听皇帝是否会乘胜有削藩的计划,惶惶不可终日。

这下皇帝对高岳和韦皋这类的“权门新贵”依赖更深。

现在在大唐,新的政治格局已悄然形成:

皇帝居住在大明宫内,依靠翰林学院草诏,再依靠中官集团敛财主要到处向各处藩镇宣索,而后将进奉来的钱财送入天子内库里打理、监军,在大明宫内逐渐形成个以皇帝为核心的新中枢集团;

而地方上,高岳的兴元、凤翔,韦皋的西川,杜黄裳的东川,吴献甫的邠宁和戴休颜的渭北,及浑瑊的河中、李自良的河东,神策军左右大营,康日知的灵武及山南东、荆南、河南的方镇,皆宣誓对皇帝施以铁血的效忠,这是李适武力的依仗,而李适和方镇间也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共生共利”的权力架构如非必要,李适不愿意再撤换这批方镇节帅,平日里这些方镇不断进奉给皇帝钱帛固宠,韦皋和高岳先是年奉,随即就是月奉,拿到进奉后的皇帝也不再将其送入国库,而是全部入了自己的内库,交给霍忠唐打理。

而朝廷管钱的三司,即度支司、户部司和盐铁转运,现在只能收到每年固定的两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