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廓坊户新政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197 字 8个月前

灵虚得了五万贯的进奉钱,便叫人从京畿各县雇能工巧匠至咸阳造白起祠;

皇帝也顺水推舟,下达诏令,废工匠上番旧制,赢得朝野一片赞誉声;

至于高岳,也开始张罗在兴元府安置登记各色“廓坊户”的事宜,随即要求在大渚河船场里抽出五十名老匠人,并让兴元府雇两千名壮丁,凤翔府雇佣一千名壮丁,备齐砍伐工具,至原州六盘山山麓伐取木材,着手造船。

初春时分,京师里出现了大阵仗——陇右元帅普王,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要出镇泾原百里城(象征性),皇帝亲自登楼慰劳送别。

在队伍当中,就有“安西北庭宣慰使”俱文珍。

没错,现在唐朝对西蕃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俱文珍这个中官肩负的使命,便是暂且留在高岳节镇的凤翔府,等泾原水路开通后,他便乘坐第一批船,先至灵武城,而后沿“回纥道”迂回入安西和北庭,联络当地坚守的唐家势力,告诉鼓舞他们:天子和大唐,并没有放弃你们,请再坚持下去,等待唐军打通河陇,和你们重新会师的那一日!

至奉天城下,俱文珍便和普王的队伍分别,他走的是扶风驿,带着一队随从,进入凤翔府的地界。

结果让俱文珍惊讶的是,他先是见到沿着成国渠,凤翔的营田按照“五屯制”展开,更为惊讶的是,他看到营田的军民,开始遵照营田使高岳的要求,种植一种可以抽丝的草棉,说可以替代丝绸和麻布。

“高三跋扈太甚。”义阳半开玩笑地帮腔说。

所谓的国工,是在皇宫内长期御用或自民间强行征发的工匠统称,细分下来有印染、木工、金银器、织造等等,高岳口中要和灵虚公主争夺的国工,当指的是可以造船的娴熟木匠。

次日,两仪殿昭德皇后的斋堂内,灵虚就哭哭啼啼,梨花带雨,伏在皇帝的膝前,“如无武安君显灵,就凭高三这区区文臣,哪里能在华亭取得大捷?可现在他居然要无端劫夺国工,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帝也大怒,说国工只可由大明宫使用,出了大明宫诸门,哪怕是京兆尹修桥营邸的,也要上疏请将作监来拨给,高三昔日营修奉天城,朕曾给了他大批的国工,归还回来的不足六成,剩下的全被他以年老退番为理由拉到兴元府去了,现在又向朕来索求,还上疏要先罢朕女儿的白起祠差役,简直奸猾——这样,西北种粟的耕作交给他那凤翔少尹兼营田副使薛白京去做,让他即刻来京,给朕解释此事,顺带商议党羌酬赛——灵虚,你不要伤心,朕马上就让中书门下出牒文,将高岳所请给驳斥掉。

可谁想李泌入紫宸殿面见皇帝时,直接说,高岳为营丰安军城,通灵武水运,请求国工;灵虚公主为建白起祠,也求国工。这其间的矛盾,臣已发牒让高岳上疏给陛下详议此事,还请陛下批阅做出最终定夺。

皇帝不悦:“灵虚公主请国工天经地义,怎么好和高岳所请相提并论?”

“陛下,咸阳县已在京师各门外,在那里建白起祠,应该让京兆府而不是将作监主持,由咸阳周围县本地征集人手,而非国工(所以灵虚根本没有天然优先权)。况且,白起祠不过祭祀庙宇,而丰安军城则当国家冲要、水运枢纽,臣恐公议会以后者为优,最后非但不会遂陛下心愿,反倒会伤及灵虚公主清誉。”李泌丝毫不让。

皇帝皱皱眉,然后低声说:“国工暂且可放下,但党项之事,朕也要宣召高三当面商议。”

李泌微笑起来,说此事陛下勿忧,待营田和筑城初定后,就召高三入京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