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宫堡,是西蕃制度的“六标识”之一,即赞普规定:州府的标识,就是这种宫堡,它即是西蕃贵族治理当地的衙署。
而现在鄯州的宫堡,已成为赤松德赞的驻跸之地。
赞普巨大的穹庐覆盖了宫堡前的地界,在其内外,行走着各色官员和侍从:大论、中论和小论,还有内相,司马官、料敌防御官,人们胳膊上的金银章饰灿烂无比;然后便是堪舆者、占卜者、历法师、掌马鞍者、茶叶商等,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但四周也密布着赞普的耳目,禁卫武士和飞鸟使,密切盘查着出入的任何一位,决不允许威胁到赞普的安全。
当地州郡的汉民,则被强行驱逐在赞普穹庐牙帐五里开外的地方,绝不允许入禁区内耕作、砍柴或放牧,一旦被抓捕到,就得被无情地砍下首级。
此次在鄯州的德论大会,由赞普亲临主持。
宫堡的长廊和赞普的营帐,已经连接在一起,最尊贵的尚、论们,包括各仆从民族的小王们,齐聚坐在一起,商议着国务大事,特别是唐蕃在会州会盟的事。
“劫盟”当尚结赞提出这个方案时,赤松德赞是诧异的,他目光转向了身边两位僧人,一位是莲花生,一位是来自沙州的摩诃衍那。
其中莲花生是来自天竺的和尚,属于小乘佛教。
而摩诃衍那则出身于禅宗北派,信奉的是标准的大乘佛教,当他位于沙州的佛寺被西蕃军队攻陷后,本人没入到蕃地来,赤松德赞听闻这位佛法高深,便下诏令许可他于蕃地传教,人称其为“大乘和尚”。
不过大伙儿都清楚,莲花生和摩诃衍那的教义,是针锋相对的。
果然,对尚结赞劫盟的提议,莲花生持反对的意见,他对赞普说:“尊贵的尚结赞的建议,是不符合一位德性之人的行为的,如果赞普你听从他的想法,同样也会损害你的德性,这样会让整个国家堕落邪恶下去。”
然而摩诃衍那却说:“如今唐蕃大地兵革不息,正处于漫长的末法时代,能拯救其的只有天神赞普,为此赞普应当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以杀止杀,只要能自唐土的五台山迎入文殊菩萨来,整个大蕃才能真正肩负起兴佛的使命。”故而摩诃衍那,支持尚结赞袭击唐朝会盟使团的计划。
听到文殊菩萨,赞普赤松德赞明显激动起来,他便问摩诃衍那:“本雍仲能见到文殊菩萨入大蕃之地的那天吗?”
摩诃衍那很恭敬地答复赞普,说他做过梦,梦见文殊菩萨是会降临在逻些城的。
十王宅的街口处,普王头戴紫金冠,着绣花团锦袍,白玉腰带,登乌皮六合靴,骑青骢马,前来邀请他的大明宫中官恭敬地在旁侧为其开路。
大树下,普王傅孟皞万分喜悦激动,拱手而立。
而马鞍上的普王也对他微笑示意。
先前在王府中,孟皞就向普王贺喜,说陛下此行,必然改换殿下为太子。
普王也非常高兴,说王傅暂且不要声张,等小王入小延英殿后定策功成,再庆贺不迟。
待到大明宫的下马桥前,普王很恭敬地从坐骑而下,随后入与集贤院相对的亲王待制院内等候。
半个时辰后,门阁使、宣徽使等高品宦官都到来,说普王可自进小延英殿,圣主在彼处等候。
等到普王入殿内,一看绳床上坐着的皇帝,便立刻跪拜下来叩首,口呼万岁。
“吾儿何须如此?”皇帝急忙阻止,随即让普王入座。
普王便很谨慎地坐在西首的茵席上。
这时皇帝直接负手站起,对普王开门见山,“如今太子暗弱,此番又和广弘、郜国牵扯不明,故而朕深恶之,便想要废太子,立你普王为嗣,吾儿意下如何?”
说完这席话后,皇帝的眼睛即刻转向席位上低着头的普王。
他怕普王怀疑自己的“诚信”,便又重复了一遍,便说“此是朕坦率意,吾儿千万勿疑。”
这句话结束后,整个小延英殿的时间好像静止下来,各个窗牖外的秋日阳光细软,只剩下水漏的滴答声,殿内殿外宛若艘在死水里缓慢搁浅的大船,僵僵的。
普王的瞳孔凝固起来,胡须也凝固起来,鬓角也凝固起来,全身的动作都凝固起来。
皇帝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