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秋十月到来,非但各地举子贡生涌入京师,准备来年春闱,一副麻衣如雪满九衢的景象,无数从州县车马劳顿,穿着绿衫青衫的六品以下官员,也每日列队拥堵在皇城吏部南曹院前,接受铨选注拟,等待新的官职授予。
原本判南曹,高岳身为堂堂四品吏部侍郎,让属下某司的郎中去主持就行,可他毕竟是刚刚履职,所以还是得亲力亲为。
结果在铨选注拟、身言书判时,高岳遇到了不少曾熟悉的面孔。
一群落魄的基层官员当中,某位却是头颅高扬。
站在南曹院厅帘后的高岳一瞧,这不正是先他一年考取进士的袁同直吗?
大历十二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滔之子朱遂,淄青节度使李纳女婿王表,都来参加进士考试,袁同直也在内,因巴结朱遂、王表,故而同年及第,后来跑去幽州,又当了朱滔女婿。
而现在朱滔已经死了,袁同直认为留在幽州镇没什么出路,便以六品的身份,来参加铨选,且势在必得,目标是入南省某部为员外郎。
可怜,到现在还只是为当员外郎,入五品出选门做准备,而高岳已是紫袍金鱼,执掌六部之首吏部的四品,足见钻营得好,不如钻营得巧。
就在高岳轻咳声,准备揭开帘子出去坐厅时,院门外一阵喧闹,传来了笑声,又有群待铨选的官员入内。
高岳望去,心想这下齐全了。
坐在皇帝的对面,陆贽什么都明白了。
皇帝在去年已彻底放弃了对生母的寻找,然后只能封沈氏为睿真皇太后,并且神位入玄、肃、代三代先皇帝的庙中,而告庙的三篇册文,全是由陆贽执笔的。
陆贽和皇帝的共鸣,大概就在于此:
陆贽很小失去父亲,和寡母相依为命,母子感情极其深厚;
而李适则完全相反,在陆贽身上,他大概能找到些许母爱的残留。
有时皇帝在殿内召对陆贽时,就会问陆九家中令堂可曾来信,或可曾寄衣给你?
当陆贽回答有时,皇帝的脸上便会浮现淡淡的笑,好像自己也在被慈母照顾般,“陆九,你令堂寄送来的寒衣,可在东内外衬朝服穿着,不必拘礼。”
从这点看,陆贽确实是皇帝最宠爱的翰林学士。
不过接下来,君臣语锋转变,皇帝密语陆贽,“高三这阶段于吏部,所作所为如何?”
陆贽便一五一十说了,皇帝颔首,说这些日子委屈辛苦高三,待到事成圆满,朕定会给他回报,“陆九,你现为学士承旨,朕随后拜你为权知兵部侍郎,如何?”
陆贽心中想到,果然和高岳所料不差,但心中又有些不安,便对皇帝进言:“陛下曾下敕说,翰林学士朝班遵照诸司官,行知制诰的职责,如臣贽蒙圣恩为兵部侍郎,则必须离开翰苑了。”
所谓“翰林学士朝班遵照诸司官”,即是翰林学士其实是没有官衔的,他理论上不过为皇帝的文学侍从(秘书),所以通常还要外挂个“诸司官”的头衔,而诸司官实则便是南省六部二十六司的郎中或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