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公结队法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497 字 9个月前

火有火头,枝有枝头,至于每撞则额外设立五名基层军官:撞头一人,押尾一人,旗头一人,兼旗两人,合在一起共是五十名官兵,这和后代的三三制颇有类似之处。

每一火共用一炉灶,每一枝共用一营幕(营帐),配一十驮马。每次立营时,除去枝头外,五名基层军官各监管一枝。

教习、列阵、作战时,撞便是最基层的编制,撞头立在最前,旗头次于其后,再往后兼旗分立左右,四十五名士兵按七、八、九、十、十一的数目分为五行,押尾一人执长刀于后监督军纪,遇士兵畏缩、不遵号令等情况,有权斩之。(1)

当然对于射士来说,他们虽遵行的是结队法,可半农半兵的身份也决定了,结队法实际也等于他们平日里屯田时的编制,三兵便是三户(在兴元府,士兵和家属住在一起),共同负责一片田地,共享兴元府提供的农具、军器,和平时共同耕织,战时互相帮衬。农忙时为农,追集出征时为兵。

“撞”(队)这种单位再往上亦可变化无穷,高岳在和高固商议后,把白草军简化为将、部、营三层作战编制(2)。

一营共九撞,合计四百五十官兵,设营将;

一部为三营,合计一千三百五十官兵,设门枪将;

一将为二部,合计二千七百官兵,设门枪兵马使。

全白草军步卒共有五将十部三十营二百七十撞,共计一万三千五百人,布阵时八部按照诸葛亮的八阵图,占据四正四角,分别由左军门枪兵马使、右军门枪兵马使、前军门枪兵马使、后军门枪兵马使统之——中军门枪兵马使所领的两部兵,为“余奇之兵”,居于中央,归中军门枪兵马使高固指挥。

此外又有骑兵共三营,分为“战骑营”、“游骑营”和“陷骑营”,归明怀义、米原、沙通分别统带。骡军也有两营,归徐泗、朱博统带——白草军马兵和骡子兵,共两千两百五十人。

余下还有五营,高岳统一设为“飞山五营”,是白草军里的砲兵组织,负责定放、拽索,让郭再贞统带。

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闇生魑魅蠹生虫,何异谗生疑阻中。

但使武皇心似烛,江充不敢作江充。

————————————白居易《思子台有感》,很明显白居易认为巫蛊之祸,主要责任在于听信谗言的汉武帝。

+++++++++++++++++++++++++++++++++++++++++++++++++

“这新的营伍法,便叫卫公结队法!”

其实说是革新,勿宁说是复古。

高岳复的,正是唐朝开国初年李卫公李靖的营伍法,他称之为“卫公结队法”。

为什么军制会有复古这种说法?因高岳在研读前代的兵书,及李靖和唐太宗的问对后,觉得自商周时代起,直到唐朝时期,乃至就他所了解的宋明等后来的朝代,甚至近代的湘军等,虽然武器不断在革新变化,可军伍法则相对却是恒定的。

古今的名将粗分起来不过两种,一种是天生性的,没办法这样的人就是为战争为生的,他所指挥的战争往往是艺术;也有种,则是缜密性的,他擅长的就是不断汲取、改进,这类人指挥的战争往往是科学。

高岳毫无疑问属于后者,穿越前他出身文科,并未受过军事科班训练,穿越后他也是科举进士起家,属文臣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