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岳便说,先前一段时间内,臣领军从泾州连云堡,打到平凉,打到萧关白草峪,又打到安乐州,直到大河边的鸣沙旧城,所以不但从书卷上,也在实际经历上勘察好了:
灵武是个好地方,和其四面贫瘠的盐州、庆州、原州都不同,它所邻靠的黄河河岸平缓,田野平旷,又有许多沟渠灌溉,十分肥沃,如能恢复营田,年收六十万石不在话下,不但能支用本镇所需,还可支援西陲的泾原,再加上马上在凤翔、泾原、兴元、邠宁等地的营田,不出两三年,朝廷度支便不用千里迢迢从江淮东南转运粮食。
不过有个问题,那便是灵武到泾原的陆路,是片旱海荒漠,砂子是松软的,如果用重车运输,必然沉陷,但如果用轻车运输,人力畜力必然造成巨大浪费——总之,六十万石的话能有十万石送到泾原便不错了。
现在我们可开通水运的道路,摧沙堡和白草军城所镇守的六盘山诸山,多有木材出产,可让驻屯士兵砍伐,造二百艘船,随后走葫芦河、蔚如川入黄河,再沿黄河至灵武城运粮,返至泾原之地囤积,资助军用、牧马所需。六十万石,能有五十万石成功送达,每年可节省大笔支出。
只要这条路线通了,我唐便有余裕,于蔚如川和黄河的河口筑城夹守,那个时候,整个对西蕃的防线彻底完备,我唐依靠边军便可守住隘口和大河,可不用从关东抽调防秋兵,每年计可节省二百万贯的钱财,二百万石的粮食,用这笔钱再为陛下补充整训神策、神威军,便能配合边军直捣陇右,光复失地。
“大河适宜通航吗?”皇帝问到。
高岳给出肯定的回答,说造二百艘船,每船可载千斛(石),以两船为一纲,一纲十兵持弓弩,十夫摇橹,总需兵丁千人、船夫千人即可,每次可载运二十万石,自原州和灵武往来合计六十日,黄河三月至九月皆可通航,三次往来便能达成六十万石的目标,不但能运粮,亦可运兵。
皇帝慨然击掌,说听高三一席话,使朕有封狼居胥之意啊!
“好,好,高三你大好。”皇帝不由得抚掌,看起来很开心,“朕马上拔擢你为真正的兴元尹,不用再当什么少尹了,爵位加封为淇县开国伯,实封五百户,甲第门前列戟、设行马,等到兴元府态势稳定下来,再过一年二载,少不得让你入台省为某部侍郎。”
还没等高岳谢恩,皇帝又补充说,朕绝不做空的承诺,就指定加你衔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然后任命你为殿后神威军都兵马押衙使,和监勾当王希迁一道,给朕在畿县练兵,马上殿后神威军要扩到三万人,你是懂得军事的,又是进士出身,朕要用你,也是信得过你的。
高岳眉头微微一皱:
是兵部侍郎,又在帝国首都附近给朝廷练新禁军,并且负责扩充兵马——这个角色的即视感,怎么如此之强啊?
还没等他寻觅到这种即视感,皇帝就问他,依你看以后西边的军事,最当先要做的应该是什么,才能固若金汤?
高岳想了想,便用手指地为皇帝指画说:
其实这次马重英虽逃,可我唐收获还是很大的,原本西蕃每次入寇,多走泾州地,为何?因泾州为平野散地,利于西蕃骑兵驰骋。现在好了,我唐已夺回平凉,并在弹筝峡筑城,摧沙堡和白草军城也归于我手,并且依次筑城成功,这意味着原州七关实则控制权已转移到我唐这方来,以后对西蕃隔着陇山,也是攻守各半的态势。而我唐现在要做的,便是完善整个西北直到西南的防线(形成个坚固链条,保护好京畿和西川)。
“善,继续说下去。”
“最好的方法,还是筑城。”高岳接着用手指点了几下,分别说了三个地理名词,“凤州河池”,“陇州汧源”,还有个便是“盐州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