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朱邪氏血债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310 字 8个月前

接着尽忠长长叹口气,满怀的心事。

其实他确实有块心病,那就是唐朝河西节度使、伊西庭三州都护杨志烈的死。

安史之乱后,西蕃攻陷陇右,将河西地区和唐廷彻底割裂开来,当时杨志烈孤守块绝域,但依旧殊死抵抗西蕃士兵。广德二年(764),在其统治期间始终没有和西蕃妥协的代宗皇帝,曾要遣安史之乱时入关勤王的于阗国王尉迟胜归国,实则是希望尉迟胜带于阗兵,帮助唐重新打通河西的道路,救援杨志烈。可尉迟胜看到的却是,经历八年的平叛战争,自己带到唐土来的于阗兵早已损失殆尽,自觉力不能胜任,便坚决推辞了,代宗皇帝无奈,只能授尉迟胜开府仪同三司,封爵武都郡王,留在身边继续宿卫。

接着,心念念河西绝地的代宗皇帝,又准备派当时泾原行营的马璘,领千余骑兵去援助河西,可马璘在出发后,忽然得到西蕃大军东犯京师的消息,只能撤还归来。

事实上这时杨志烈已完全孤立无援,可当他知道叛将仆固怀恩勾结西蕃,大举进犯长安时,还是奋力挥出最后一击,发兵攻仆固怀恩当时的后方灵武,迫使仆固怀恩回救,可以说挽救了唐王朝于即倒之中,然则在这次英勇悲壮的军事行动里,杨志烈麾下的河西唐兵牺牲过半。此后西蕃趁机大举围攻凉州,杨志烈不能守,但依旧不屈,跳保甘州,至永泰元年(765)年时,杨志烈已没兵守甘州了。

但他仍然不愿意投降,便孤身带着支小队伍离开甘州,往北庭出发,希望在那里招募依旧忠于唐廷的队伍,重新光复河西。

这是次悲壮的征程,更是不可能实现的,想必杨志烈在踏上茫茫荒野时,早已对即将面对的命运有所预备。

果然,杨志烈的部将周逸在中道叛变,勾结沙陀叛酋,杀害了他。

带着未酬的一腔热血,杨志烈倒在遥远的土地中

而当时的那位沙陀族酋长,不是别人,正是朱邪尽忠。

“我手上染着的,可是唐廷河西节度使的血,这叫我如何再回头投奔唐?”朱邪尽忠接着只能让儿子出营,镇抚全族,准备在马上的战事里殿后。

“那可让党项蕃落殿后,拖延时间。”

马重英摇摇头,说“大家都是凭利而合,你给他们告身,让他们去白于山还行,但让这群人死战殿后,根本办不到的。你前脚走,他们后脚就会投靠唐军。”

“那如何办?”论徐力不解。

最终马重英想了想,便说万一遭到唐军的围追堵截,就让沙陀万户的小王朱邪尽忠殿后,再以吐谷浑万户小王慕容俊超为先锋,我大蕃的人马居中。

另外,马重英又生了一计,他便问论徐力道,你身为小论,在尚结赞身边这么多年,想必对唐家的人物也相当熟稔,依你看我若使用策略,让唐家各方镇内斗,该找谁为突破点?

这时论徐力想了想,就用手指在火光下的一片木简上比划起来:

唐家的数位节帅,以凤翔、泾原的段秀实最为持重严谨,很难在他那里找到突破口;

西川的李晟,和咱们的战线搭不上关系,就算搭上也别指望,他和咱们大蕃有生死之仇,须知他的故土家乡就在陇右;

这次当面唐军的领袖是宰相萧复,他也是唐家里最著名的鹰派,想要和谈是不可能的。

马重英想了想,就问萧复在朝堂里可有政敌?

这些情报论徐力还是知道的,就说萧复曾和卢杞不合,可卢杞下台了,另外就是和门下侍郎张延赏貌合神离,两者所议多有抵触处。

“然则张延赏并没来统兵。”

“唐家的河东节度使马燧、淮南节度使杜亚,及朔方节度使康日知,似和张延赏同气连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