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南阳公扁担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366 字 8个月前

这可是明玄法师的得意之作啊!

竟儿抓抓脑勺,说侯霍是田夫,这女郎是太守家的“衣冠女”,按唐律不合婚配。

“”高岳默然。

那边,云韶、云和则轻摇扇子,不住点头。

这全是这俩教竟儿的?

高岳硬着头皮,就又问竟儿《南阳公扁担变文》起来:

(这是篇应运而生的新变文)建中三年,长武军叛,陛下播迁奉天,国家危难,李令公(李晟)陈兵东渭桥,韩南阳自润州运米百艘以饷大军,南阳公有一扁担,自挑米囊五斗,自仓廪担之至扬子巡院,急行如飞,军卒莫不振奋,又感南阳公年老,恐其不支,遂窃其扁担而藏之,南阳公寻觅不着,便于上元寺取一粗竹,于月下剖之,削之锯之,不日即得一新扁担,又墨书“韩滉之担”于其上,自此绝无失窃之事。

而镇海全军将佐军卒争相举米,须臾而集,运抵渭口,李令公得克长安,国家兴复,南阳公功莫大焉。

读完后,高岳就问竟儿,对这篇变文又有何感想?

竟儿拍着小手,高呼道,南阳公实乃大唐的栋梁忠臣。

高岳额头上的汗珠,咕噜噜地淌下来,有些心神不宁地扇着扇子,良久他起身,不再追问下去。

“卿卿,不问第四篇了吗?”云韶很是惊讶。

第四篇正是太宗皇帝幼时,运斧斤削破自家田庄橘子树后,又向高祖坦诚错误的变文。

“这些变文,以后就不用叫竟儿看了。”

高岳现在明白,他儿子的思维果然不同于凡俗。

以后还是找些经世的文章给他读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一会儿,云和才将釜的圆盖给揭开,这时一阵白亮亮的烟窜出,里面的肉块四周的水已被蒸干了。

云和用竹篱爪将肉块给捞出来,而后就望着厨台上的一排小盂发呆。

“霂娘,熟水都已烧尽,还不从取脂来?”这会儿是云韶提醒了她下。

听到阿姊的话后,云和才仿佛有了主导权,用匕勺自个盂中舀出一升的脂膏来。

这脂膏是先前阿姊从兴元府集市里买来的,是自最好最肥的猪身上切下后,反复煮炒取得的,有点黄油油的色彩。

然后云和又从别的盂里取来些酒,取来些盐,脂、酒和盐共是一比二比三的比例,将其浇在蒸熟的肉块上,随即摆入瓮中,再让阿措升火烧,烧透后就用竹格子渗掉多余的脂膏,接着重新把肉块摆入水中,一会儿后再度煮熟捞出。

云韶将事前捣碎拌匀的韭、葱、蒜,混着豉汁,摆入勺中,细细浇在肉块上,接着露出白白的牙齿,“大功告成啦!”

“卿卿,彘臛。”等到高岳回来后,中堂上云韶将这道叫“彘臛”的菜肴摆在了高岳的食案前。

高岳用箸夹了一块,送入喉咙里,顿觉得美味异常,这彘肉比少女的肌肤还要滑润,在口舌间一跳跳地,牙齿咬下,顿时香喷喷的汁水四溢,“呼”,他喉结不断滚动,一下下地将一块彘臛吞咽入腹。

“可要佐酒?”云韶为他斟了杯酒水。

高岳急忙摆手,而后又夹了块彘臛,三下五除二地又吃尽了。

他是唇齿生香,迫不及待地又夹了第三块和第四块。

这玩意儿太好吃,根本就不用佐酒,或其他任何菜肴,单吃才是最美的。

旁边的高竟,他案几上的食盘上也有几块热腾腾的彘臛,刚吃了块,就喊到小姨娘做的彘臛可真好吃。

听到这话,远远单独坐着的云和,纤手握着食箸,低声说,用的全是阿姊制好的脂、盐和酒,不过因人成功而已,实在是不值一提。

这话说得在场用食的数人,都多了份心事。

只有竟儿吃得最欢,浑然不觉。

午后,一路赶来疲倦的高岳,便坐在中堂通风处的屏床上,有些昏昏欲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