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岳和杜黄裳都哈哈笑起来,其中杜黄裳用马鞭指着那士卒说,“你这子弟有福了,须知这菊水边的民户人家无须穿井,皆饮用此水,各个长命百岁。”
杜黄裳是熟悉历朝典故的,他没有说错,东汉末年袁术、袁绍的叔父名士袁隗,每月都会想办法叫人从菊潭这里汲取三十斛馨甜之水,送到自家来,饮食沐浴,皆用此水(可没能长命百岁,后因两位侄子反董卓,自己被董杀了)。
那士卒爽直地说,既然长史这么说了,我就多喝两口。
日落后,衣甲皆湿的白草军全部控制了这条河曲地带,而后高岳下令砍伐树木,沿着开口处立起数段木栅来充塞,接着士卒们掘土为灶,开始生火做饭,并烘烤衣衫,处处篝火照得整片菊水通亮。
“呜呜呜!”凄厉的号角声,叫伏在马鞍边打盹的高岳给惊醒了,他急忙跃起来,见到菊潭四周的山地,惊飞起千万鸟儿,“淮宁军骡子兵上来了”
果然,果然,李希烈就是要迂回内乡,绕过贾耽的主力,来争菊潭。
但见起伏的伏牛山南侧平野上,蹄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密集,先是只能见到一条黑线,接着这黑线越来越高,越来越粗,是绵延数行的淮西兵,前首的全都乘着高大的骡子,人披甲,手持骨朵、双头梭镖、铁叉,骡则覆厚毡衣,其上绘着朱色、明黄色的星辰、雷火,仅露双目四足,望之惊骇。
这便是名震天下的蔡州骡子军。
“别怕,俺是广武人,这骡子不比马强在那里,马上狠狠对着它的头和眼睛射。”这时白草军的河曲阵地一片匆忙,有的老卒们便咬着牙,将弓弰上弦,有的则攥紧了手里的长矟,斜着伸出木栅后,并对身旁的新兵们鼓舞说到。
哇啦啦的掘土声——木栅后吃好饭的士卒,开始掘出浅坑来,作战后可犬伏其中,躲避敌人的箭矢;更后面的士卒们,团坐在高岳、高固、杜黄裳四周,哗啦哗啦地吃着饭,可谓打仗不误进食功。
“黄岑,马上你立阵头,还是佛奴立阵头?”高岳吃着麦饭便问高固。
麦饭,是唐军的标配,到那里都带着这玩意儿。
高固急忙回答,我是兵马使,我立阵头;佛奴待后,保护杜长史。
结果刚刚渡过老鹳河后,李希烈大惊失色,因为他察觉到先前冒出烟火的山谷里,只剩下一堆余焰未尽的柴禾,还有数具受伤的骡子倒地,正在痛苦地蜷缩着蹄子,鼻孔断断续续喷着气息。
乱叶碎枝上,还留有一洼洼的血迹,和杂乱的蹄印和脚印。
他预先派来的假子,升起团烟火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希烈下了骡子背,四下看了看,脸色苍白,便问旁边凑过来的牙将辛景臻道:“这里有敌人?”
辛半跪在地上,细细观察了下,哑着嗓子判定,“遭到骑兵突袭了,怕是全都折没掉了。”
“贾耽的兵马,还是伏牛山的山棚”
成群嘶鸣的骡子间,李元平听着他们的分析,一张圆形的娃娃脸也吓得煞白煞白的。
“山南东道和淮西的山棚,几乎没有战马,这种蹄印足见骑兵突袭力道凌厉非常,应该是贾耽麾下的官健精骑。”辛细细地说到。
这会儿,李希烈的骡军兵马使安华有些惊惶,便请示说,前方可能有伏兵,要不要退回老鹳河对岸去。
“不可啊楚王,现在我们的辎重有限,若再让贾耽逼回到淅川那边去,那样不等贾耽动手,我等便会自崩,遭灭顶之灾。”李元平极力劝说,此刻应该发挥骡子军的机动优势,奇袭菊潭城,只要占据此城,不但能获得给养,还可与南阳封有麟、汝州吴氏兄弟联合,接着沿着方城路,撤回淮西去。
“侏儒书生,军阵之事休得妄言!”安华指着李元平大怒道。
“现在也只能听元平的,不然从商於和武关山中,哪里能获得给养?”李希烈决心,既然过了老鹳河,就不要再回头,这样还会有三成生机,“全军开拨,绕过内乡,进抵菊潭城,多布散斥候,以备敌人偷袭。”
可等到李希烈的淮宁军前进至距菊潭城十里开外时,却察觉在菊水处已有一支兵马,在静悄悄地等候着他。
此真是高岳的白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