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汾阳之将终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424 字 9个月前

当中就有吴仲孺的女儿星星,她已经嫁人了,所以当见到队伍里高岳时,梨花带雨同时不由得有恍然如梦的感觉。

高岳也见到了星星,对她微笑着点点头,意思是多多保重。

现在高岳,已经化为了星星心头的一缕白月光,仅此而已。

白发苍苍的郭子仪,躺在霍国夫人斋堂的屏风后,已无法下床。

待到舒王来到他面前,宣读陛下慰问的诏书时,郭子仪不能叩拜,只能口中发出嚯嚯的声音,用手贴在满是皱纹的额头上,作着叩拜的姿势,来感谢舒王,感谢皇帝。

见到这幅情景,就在旁侧的高岳也禁不住鼻酸,而高郢则泪如泉涌。

诏书宣读完毕后,舒王等人才轮流和郭子仪交谈。

“子仪八十有五,位极人臣,子孙满堂,为国戎马大半辈子,此生本已无遗恨。只想后代们能继续效忠唐家,如有人作奸犯科,死后不得入我郭氏庙中”

“令公!”高郢拜在郭子仪榻前。

“公楚,是公楚,吾友公楚”郭子仪也老泪婆娑,拉住高郢的手不放。

“令公”高岳泪水也涌出来。

这时舒王倒成了配角,好在舒王情商不低,见郭子仪与二高有话说,便立在一侧静听。

“是逸崧,你在泾原,接待我侄子郭晙,然后随舒王入京来的,是不是?”

高岳点点头。

郭子仪长叹口气,“郭晙虽来,郭昕却还在安西孤守,子仪对不起他俩的父亲幼明,对不起哇子仪坐享朝廷厚禄,却不能为我唐复河陇、安西、北庭”说完,郭子仪指着自己的心口,不断缓缓摇头。

十余日前往长安城的道中,秋雨时有时无,驿道上颇有泥泞,车马行进起来有些艰难,但舒王还在不断催促僚属、骑士,称我们得加快点步伐,不然要是来不及见汾阳王最后一面可不好。

雨不断落在高岳幞头和肩膀上,他的心情仿佛泡涨足了水。

临到长安城西金光门时,天色终于放晴,点点龙鳞般的日光洒下,景象和城门名字十分切合,高岳听到阵喧哗声——只见一群身着五彩衣、黑衣的神策军士立在那里,高声吆喝着什么。

被淋得马瘦毛长的高岳举头看去,只见三道城门的正匾上,悬着一把六钧弓,神策军站在下面,指着弓对围观的坊人说到,“看看这把弓,看看这把弓,谁能把它拉一半,就能得两倍粮衣赐,谁要是能拉满,就能得三倍粮衣赐!”

原来是神策军在招募士兵。

神策军分为两个系统,城内团结和城外诸地行营,或者说可分为“畿内”和“畿外”,高岳在边镇从事已两三年,心里清楚真正的精锐都在畿外的行营当中,现在多汇聚在李晟麾下,赶赴临洺一带。

“临洺战事如何?”于是高岳勒住缰绳,对其中名神策的司戟官问到。

那军官对这位绯衣银鱼官员行礼,接着说马燧、李抱真、李晟、李艽四将八万人,已突出壶关口,准备救援临洺城,魏博叛军接连被击破,官军斩首万余,可合川郡王麾下也阵亡、病故千余,棺柩也是川流不息地朝京城这边抬,故而神策军使白志贞一面抚恤亡故者,一面又开始招募新兵。

“哎,看来神策军的牺牲也非常重!”高岳在心中叹息。

可当他骑马过金光门时,果然看到前来应募的,全是群游手好闲的坊人,还有的人抬着货箱、饼箩,也来报名,“这样的市井之徒补入军中,能有什么战斗力?”

正在暗忖,突然人群里有人在呼喊着他名字,高岳望去,居然是安老胡儿!

故人相见十分亲切,高岳现在已不再是太学生身份,而是标准的侍御史内供奉,所以安老胡儿抄着手,毕恭毕敬立在他的马头旁边。

“老丈,你也来应募?”

“是啊,现在这长安城里的生意太不好做,趁着自己还有几年的力气,就投充到神策行伍里来。”

“怎么?”

“郎君啊一言难尽,赵户侍最近奏请圣主,说河朔战事军费紧张,开始收‘常平钱’,全长安和京畿的吃食、竹木、酒茶但凡交易,就收取十一的份额,这还怎么做呢?牛羊的肉也难买到,从原本的羊肉馅蒸胡到素面蒸胡,到现在素面蒸胡也做不下去了。唉,只能这样了!”安老胡儿背着干瘪瘪的包袱,只顾摇头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