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相执掌天下钱谷,杨炎自然会从这方面入手。”
“如何说。”
“杨炎会先从左藏库与大盈库着手。”
“逸崧,请以此再拟策问。”刘晏抬手。
一切好像回到大历十二年深秋的那个雨天。
此时南园当中高岳正端神色,缓缓将早在他预料中的杨炎的做法给说了出来。
而同一时刻,小延英殿的门扃缓缓转开,事前请求单独召对的杨炎,身穿冠服,三缕长须,眉目如画,庄重缓慢地走入到阁内,对面书案边,皇帝李适已在等候。
当香炉被点着后,杨炎跪下,对着李适顿首。
“杨卿何须如此?”李适也不由得惊讶起来。
“陛下,先前内庄宅使王公素贪渎枉法,教训深刻啊!由此足见我唐如今库藏管理制度的混乱不堪,如若不思改革,永无宁日。”
见到李适颔首,杨炎便朗声说了下去:“原本我唐设左右藏及太仓,左藏掌天下赋调之正数钱帛,右藏则掌邦国进献之宝货,太仓储天下税米,以太府、司农二寺呈之,以户部四曹(户部司统计普查全国人口、土地,度支司判出纳,其中度支郎中判入,度支员外郎判出,金部司、仓部司负责核计)理之,以刑部比部司勾覆之,以御史台监之,以中书门下决之。然丧乱以来(安史之乱),连年用兵,在京将帅求取赏赐毫无节制,国库不堪。前度支、盐铁使第五琦遂将天下财赋宝货尽入大盈库(皇帝的私库内藏),此后圣主以取给方便,故不复出,先大行皇帝(崩掉的代宗)又让中官三百名,持账簿掌大盈库。自此天下公赋尽入人君私藏,朝廷有司不能知其多少,国用不能见赢缩,左右藏徒具尸骸、名存实亡,迄今已二十年矣!”
南园内,刘晏愤然而起,“杨炎若如此说,简直虚妄!”
结果令狐峘、崔造顿时和通了电般,往后急速退了两步。
而萧昕则不动声色,坐在原位,用食箸挑着素菜。
整个南园毕竟没有其他人。
“逸崧你说什么?”刘晏大愕,而后又望着令狐峘。
高岳目光灼灼,看起来丝毫不像是开玩笑,“使相啊,千万不可把杨炎举荐杜封的信,交到圣主那里。”言毕,高岳松开了怔住的刘晏胳膊,接着双手平放,头咕咚声叩在廊下地板上,“高三伏愿使相通体安泰,福绵百岁,你还答应过我,要在原州行在设置名摄百里县令,负责营田呢!这个职位舍高三其谁,若使相有任何意外,怕是高三又要起望洋之叹。”
这话说得刘晏有些窘,虽然他也明白高岳说的是什么,可语气还带着恼怒,“逸崧你这样,叫我如何奏请你去原州行在?”
“士安”那边食案边萧昕眯起双眼,搁下食箸,慢悠悠说到,“你我年龄都大了,可眼界和心气却不一定见长,有时不妨听听年轻后进们的说法,何必固执如斯呢?”
说完这话萧昕便径自离开,而后萧昕的仆人将门扇都合上,南园小堂内顿时变得昏暗,屏风下点起的烛火前,高岳、令狐峘和崔造环绕着刘晏而坐。
刘晏便问令狐峘,是否真的有杨炎举荐杜封入崇文馆的署名信。
令狐峘不敢隐瞒,便从怀中掏出信来,推在刘晏的面前,刘晏看了下,而后对令狐峘说:“你明知杜封没有门荫入崇文馆,却先让杨炎写下这信,是不是要拿着这信去圣主那里,趁机告杨炎的状?”
“是。”令狐峘不敢否认,“我准备随后便持此信,入朝交给圣主,说杨炎仗宰相势胁迫臣,如臣从之则辜负陛下,如不从则杨炎必会害臣。”
“糊涂!”刘晏勃然大怒,接着指高岳对令狐峘说:“你历官这么多年,看事情居然还不如仅仅历官二载的逸崧透澈。杨炎害不害你,你辜负不辜负圣主,圣主真的会关心?你以为你是谁。还有就算杨炎这事错了,那也就是杜封入不入弘、崇二馆的小事,而你会给圣主留下什么印象?借如此小事构陷当路宰执,必然是我在背后指使。这岂不是正中杨炎下怀!”
这话说得令狐峘又羞又怕,急忙伏低身子,不住请罪。
“还有今日你们跟着我,直到南园斋会来,到底想说什么,现在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