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侍御,其实他们做的想的,和圣意是完全相通的,陛下巴不得吃掉所有的方镇。”李晟在心中纠正道,但却不能明说出来,同时也隐隐知道高岳这招是“以退为进”——果然这群西川军将听了高侍御的怒斥后,反倒更不愿离去,叩首苦苦哀求。
最后李晟只能应承说:“西山有精兵五千,实乃蜀都依仗根本,不可冒然改隶神策行营,可汉州鹿头戍地方虽小,位置却十分紧要,其中五百兵可先改隶神策行营。”
这时鹿头戍牙将王升鸾大喜,急忙对李晟表达感激之情。
蜀都城内节度使理所内,刚刚就任的张延赏怒目圆睁,“李良器(李晟字良器)这军汉,当年就因好逞功勋,被扶风郡王马璘逐出方镇,才投靠神策军。没想到现在故技重施,又来我西川挖墙根,鹿头戍处汉州门户,扼东西川之险要,怎么就成了神策军镇了?真的是欺人太甚!”
张延赏发怒之时,李晟则带着神策行营及西山诸军,入七盘山的关隘,顺着都江堰双江之流,高奏凯歌,携带斩获的首级,和俘虏的敌兵,对着蜀都城而来。
七盘山又名蚕崖关,被称为是西南的华夷之分地,汶水(岷江)在关隘西完全是副险恶模样,到处都是牧养牛羊的羌胡,而过了这里,汶水就被李冰父子所筑的都江堰驯得服服帖帖,青城山更是千峰竞秀、万壑翠嫣,再往前原野衍沃,桑麻竹田,编户二十四里,一望无际,当真是天府之国:怪不得我岳父占了西川,就再也不想回长安城来。
都江堰将汶水导为双流,一经蜀都西,一经蜀都南,被蜀都人称作内外江,江面上共有七座桥梁,应天下七星之形,而按照习俗,大军须走位于中央的市桥才算平安。
“逸崧,这过了市桥便是蜀都城。而要是继续朝着那边去,可入蜀州,蜀州在前代还设郡时有个名字。”马背上,李晟难得兴致很高,用马鞭遥指各处,居然还给高岳解说起蜀都城四周的典故来。
“敢问合川郡王,蜀州之前的郡名叫什么?”高岳有些傻傻地询问。
“这个是当然。”清平官桂果急忙应承拜舞。
接下来高岳又对桂果言道:“我随合川郡王出征前,曾有友人郑絪嘱托我,说他有家门叔祖父曰郑回,原本在西泸为县令,二十年前陷于你等之手,为表诚意,可送返。”
可桂果却不同意,并坦承“郑回现亦为我国清平官,也是国主的师长,既食我君之禄,便该奉忠。况且此次出兵,郑回也是极力反对的,所以留他在我国,岂不比送回大唐再当区区县令为好?”
这时高岳看看李晟,对方看来也赞同桂果的分析,让郑回留在云南,将来应该能用得到。
双方谈妥后,桂果告辞而去,馆驿当中李晟恭敬地接过高岳赠来的一盅茶,“高侍御,此战晟侥幸功成,您可是功不可没。”
高岳想了想,叹息说:“此次云南王异牟寻之所以一溃千里,还是因他刚刚登位,国内他部多有不服,无心攻黎、雅二州;而沿途抗拒的西蕃军队,大部分都是无足轻重的羌胡仆从,大概是西蕃赞普希望以战求和。”
听到这中肯的评价,李晟也点点头,“高侍御说的没错,在我们出征前圣主已赐西蕃俘囚各一袭衣衫,送他们归国,并派太常韦少卿(伦)前去议和,此次我等入蜀获捷后,西蕃的赞普多半会顺势答应。此后西北军镇怕是要消弭战事,大开屯田了。”
“以和备战,倒也没什么问题。”高岳暗忖。
这时西山军兵马使张昢、都押衙韩潭、鹿头戍牙将王升鸾突然走入进来,接着都罗拜在李晟的面前。
“诸位,这是为何?”李晟大惊失色,赶忙扶起这几位西川军将。
而高岳则坐在李晟身后,对着其中最能言善辩的韩潭使了下眼色这正是他预先安排好的方策,先前以密信方式飞递入川,让崔宁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