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奏下堂来呼喝几句,一群军卒上前,在阵阵惊呼和不满声里将所有来此的僧众全都拘住,结果高岳站起来,在纳罕的安西诸将眼前摆摆手,做了几个手势。
不久,军卒们抬着几顶檐子直接走到孔目院中堂院子里来,席位上的明妙和明玄都回首看去,不明所以。
“啥意思?”安西军将也是大眼瞪小眼。
而段秀实则拦住了要上前通报的随军们,饶有兴致地立在原地,静悄悄地看下步的发展。
五顶檐子,每隔十尺摆下一顶,接着军卒站在其间,将每顶檐子给严密隔开。
接着数名别奏吏员各自捧着个小木盘自衙后走出,来到院子里后,被拘住的阿兰陀寺僧人一瞧,每个木盘里都盛着一丸黄泥,不由得全大惊失色。
高岳走到台阶前,朗声对他们说到,“明妙坚称明玄隐没贵寺的常住金,有文簿和人证;而明玄却矢口否认,称他从未看过这十两常住金。那么现在的症结便是,常住金有或者无的问题,既然各位先前言之凿凿,都说这十两常住金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便烦劳诸位入檐子,隔绝内外,用各自得到的这丸黄泥,将这常住金的形状给捏出来。”
言毕,高岳指着书案上被点燃的线香,“以这一线香的时间为限,入檐子。”
“高孔目,高孔目”阿兰陀寺主事明妙完全没有刚走进来的底气,开始转身向高岳叩首,语气里全是哀求。
可高岳不为所动,直接让军卒们把五名僧人各自塞入檐子里,接着垂帘给放下。
一线香后,别奏们将五个木盘一溜排在书案下的地板上。
安西军将们都起身,伸着脖子来看,只见五个僧人捏出来的“常住金”形状却各不相同,有马蹄形的,有方锭形的,有长条形的
“唉唉哎,这高郎君有些意思。”刀斧将张羽飞率先恍然大悟,拍巴掌喊起来。
这个“常住物什”其实就是寺院财物的登记簿,按照明玄交割主事为分界,分为了前后两份,都盖上钤印、指印,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高岳两相对比后,果然发觉少了十两常住黄金,便询问其下的各位阿兰陀寺僧人此两张文簿都属实否?
“我等都在其上留下指印,自然属实。”数位僧人都合掌齐声答道。
“旁听”的安西军将看如此,都互相得意地挤眉弄眼,意思是关键的戏码来到了。
高岳便对明玄说到:“既然人证物证俱在,为何不伏罪?”
明玄坐在堂下的席上,听到这话,脸皮发紫,额头上的青筋一根根凸起,憋了好久才说出句话来,“因为无罪,所以何伏之有?”
“可是有文簿在此,你身为前任寺院主事,交割时有十两常住金隐没无闻,总得要有个交待吧!如不伏罪,那就得按律判你监守自盗。”
这监守自盗,可是重罪。
明妙和其余诸位僧人见高孔目要判明玄监守自盗罪,也不由得愕然,便急忙说道:只求明玄认错,大不了将他逐出阿兰陀寺,还恳请孔目不要判得如此之重。
“荒唐!释教羽流,皆有唐律之管,佛寺道观,全无法外之地。岂有私下酌情加减的道理。”高岳呵斥道。
这会儿明玄咕咚声,硬邦邦的光头直砸在坐席前的石地板上,嘴里只是说“不伏罪”,并且还说只要高孔目写出判文,落笔那刻我就撞死在这里,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
又是熟悉的戏码,安西军将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盯住高岳,看看这位白面书生有什么招数来断清这个案子。
高岳也有些焦急,便指着不断叩头出血的明玄说:“既不伏罪,那你可说那十两常住金的去向,若是说出,事情当然就一清二楚。”
“没有这十两常住金,没见过,没用过,不知去向。”明玄梗着脖子反复说,而那边明妙和诸僧也都急了,便又和明玄争吵起来,说文簿上一清二楚,不容否认,而明玄还在那里始终坚持“没见过,没用过,不知去向”。
“那既然不知去向,你可反诉诬陷。”
“不反诉,不反诉。”明玄下面的话,让高岳气得七窍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