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美名始流传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268 字 8个月前

一日,郭小凤亲自带着二三十名恶少年出现在了写经坊处。

“高郎君,七日之期限也到了,你要替我写向宋住住的提亲书仪了。”郭小凤站在抄经台的对面,满脸横肉拧着。

“我不写提亲书仪的。要写就让我彩鸾师父写。”高岳很淡然地回答说。

但他转头,发觉他师父吴彩鸾早已翻院子后墙跑了,连个背影都没留下

哗啦啦,郭小凤的大手伸来,将高岳衣衫圈领给揪住,“你师父?你师父吴彩鸾可还欠我二十贯钱没还呢,就让你的书仪抵债好了!”

“诸位,为什么非得要逼我写呢?”高岳哭笑不得。

“简单,因为你和蔡佛奴是好朋友,你一写书仪,便能打击到蔡佛奴,我就能成功挑拨你们的友情。你会失去蔡佛奴这个朋友,就只能来投靠我,看你书仪和名声都还不错,怎么样,我马上就要去朔方军当汾阳王帐下的亲军虞侯了,只要你以后愿屈从我,将来朔方幕府里难道还少得了你一份优厚差事吗?”

原来这位郭小凤也想和自己交朋友啊,是个傲娇的恶少年而已。

可我高岳堂堂国子监的学士,怎么可能和你这样的同流合污呢?

可高岳暂时还不知道的是,因猛击登闻鼓的事,他和韬奋棚实则已引起朝廷不少人的注意

次日在吏部都堂内,刘晏便端坐着,似乎是兴至而发问,“文房现在何处啊?”

几名整理文牍的吏员,即刻向尚书汇报,“现如今临近三铨,刘宣州正落脚于光宅坊的邸舍当中,希望能经吏尚援手,量移迁转,入朝廷台省为郎官。”

刘晏点点头,摸了摸胡须叹口气说,“文房仕途多舛,先后三次惨遭贬谪,而被贬去睦州(现浙江淳安)司马这次,是我未能尽力帮他,有愧于他。不知文房此次前来请求迁转,希望谋什么职务?”

“听说苏端被贬后,他希望能接替苏端,担任比部郎中。”

刘晏摇摇头,“郎中乃是清要美职,此外若不历员外郎拜者,无异于‘土山头果毅’,文房先前压根没当过员外郎,假如直接让他自司马迁转到郎中职务上来,不孚众望啊!”

原来刘晏所说的理论,正和先前薛瑶英为高岳所画的八隽图是暗合的。唐朝的官员升迁,不是胡乱来的,一些朋(zuo)友(zhe)认为就是像打游戏升级那样,把品秩往上升就是了,但其实在唐人心目里,不但爵、勋、品、差遣使职这些要分开,光是品也有职事品和散官品(就像现在师长和少将是两个概念,国军还有上校当兵团司令的奇葩现象,白居易当五品司马还要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分,此外什么人走什么样的升迁路线也是有或默认或公开的规则的。

比如在唐朝人的眼中,郎中这样的美职,理论上必须要从同样为美职的员外郎里提拔(见薛瑶英的八隽图),而不是由州府司马里直接迁转的——就连白居易这样的人生赢家,他从江州司马任上回来,也要先当员外郎,而后再继续往上升到礼部主客郎中,这是个固定的程序——假如直接从州府司马当上郎中,那就好比长征士兵(唐人讥诮这些士兵为土山头,大概意指他们去边塞多是守山头的),一下被拔擢为边塞果毅都尉那般,在为官上这就叫做“不历清资,便拜高品”,是要遭受很大的非议嘲讽的。典型的例子便是景龙年间,彭州司马赵谦光直接入朝当了户部郎中,时为户部员外郎的贺遂涉(贺遂为复姓)大受打击(为什么会这样?明明是该我先的),便写诗嘲讽赵谦光曰:

员外由来美,郎中望亦优。宁知粉署里,翻作土山头。

所以刘晏是不可能同意这位“刘宣州”直接从睦州司马回来当比部郎中的(比部归刑部)。

于是一名吏员,大概是受过刘宣州之托,便请求,“刘宣州说退而求其次亦可,希望就任台院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