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八字韵脚赋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432 字 9个月前

没想到郑絪更加愤怒起来,“高逸崧,你将国家选贤当作什么了,居然不全力以赴?”

“我”就在高岳无话可说时,安上门大开了。

于是举子们一拥而入。

就在此刻,安上门边上的横街上,十六人抬着个装饰华美的檐子徐徐而来,随后独孤良器提着精美的食盒和文具,低着头自檐子里迈步下来。

“非得这么大早地起来吗?”

是个中年女子娇嗔的声音,同时一只细腻丰厚的女子之手自檐子帘后伸出来,宠爱地捏了捏独孤良器的脸颊。

独孤良器有些艰难地笑了笑,接着告辞,向安上门走去。

不久,礼部南院当中,大约还剩三百举子了,很多位置都空了出来,潘炎亲自站在庑廊间的中庭里,向各位举子宣布,“诸位大才,应知道我唐礼部试始终分贴经、策问、诗赋三场,其中尤以诗赋为重,为何?只因策论唯剿旧文,贴经只抄义条,不若诗赋可以尽展才华。所以这最后一场,三百举子也只能取二十上下而已,正可谓‘主司褒贬,只在诗赋’,诸位就试两廊之下,挥毫于短景之间,但恐演词藻难求研丽,故按照惯例,日暮之后,许燃烛三条后止。”

正可以说是:

三条烛尽钟初动,

九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

不知谁是谪仙才。

而后潘炎转身,返归前厅,垂帘再度落下。

诗赋题目悬起了版样,让二廊下所有举子看到。

今年只考赋,不考诗。

高岳看了下题目,叫《通天台赋》,并以“洪台独存,羡景在下”八字为韵脚,同时令狐峘提醒道,可不依次用韵,限三百字以上。

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些要求,书案前高岳的笑容渐渐僵硬,最后在心中洪亮地骂道:

完了,就到这里吧,三场通了二场也不错了!

p,什么八字韵脚,什么依次不依次,我是断然写不出的!

原来,赋里所谓的“韵脚”,即是要求举子所写的赋中,要把“洪台独存羡景在下”这八字依次排在句末!就算不要求依次(也就是八字排列的顺序不可错)用韵,可这篇赋文又要踩着韵脚,又要对仗骈俪,又要切合主旨,又要顺带把我唐的盛景给夸耀一番,我去!(1)

怪不得潘炎许可举子们延长考试,自白昼到夜晚,还能烧三根蜡烛呢!

可是对我,就算是烧三十根蜡烛,哪怕是滴我的蜡,这样的赋文我也是写不出来的啊,不过这时他想起来,中庭绳床上摆着的书籍,有本好像就叫《切韵》,似乎是专门叫人如何押韵的不过现在怎么弄也来不及了,准备时间太不充分了,等来年或后年吧。

想完,高岳就嘴里含着笔,双手支颔作痴呆状,枯等收卷了!

前面卫次公奋笔疾书,看来这题目颇对他的胃口。

旁边独孤良器则是小脸惨白,全无策对时的才思敏捷,提着笔,写写,涂涂,手都颤抖起来。

突然高岳听到后面一阵响动,居然是郑絪站起来,原本信心满满的他,这时脸色比死人还难看,倨傲清高的神态荡然无存,像是丢了魂般,在众目睽睽下走出东庑廊,来到中庭,而后痛苦地对着垂帘后的潘炎作揖,说了句,

“晚生有事上请。”

“哦,但说无妨。”

“此次通天台赋的八字韵脚中的羡字,犯先君子(死去的父亲)名讳,为,为避讳,请允许我退出这场考试。”郑絪的手指死死抓住腿部,几乎都要掐出血来。

庑廊下,高岳很快明白,原来郑絪之父叫郑羡,为了避讳,郑絪不能写这篇赋文——万恶的封建社会,看来扼杀了多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