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52章

“葡萄酒?自己酿的?”卫修涯很是意外,也来了兴趣,便道,“那我倒真想尝尝了。”

“两位稍等。”灵疏飞快地起身出门。

家里的碗都是陶制的,颜色很深,装葡萄酒显不出酒的色泽好看,一时半会儿的也没办法去买白瓷杯子,灵疏便去拿了三只竹筒,就是和他卖果酱糕的时候装了果酱送人的那种竹筒差不多的。

灵疏在地窖里的大酒坛里舀了些装在一只小酒坛子里抱了上来,不一会儿就抱着进了堂屋,三只竹筒摆在三个人面前,他一一倒上葡萄酒,刹那间酒香四溢。

木色的竹筒里,装着玫红色的酒液,看上去格外漂亮。

“这酒要慢慢品尝,”灵疏举起手里的小竹筒,笑着说,“如果能用琉璃杯装,就更加好看了。卫少爷,程先生,我敬你们。”

琉璃杯?

卫修涯有些诧异。

在大庆朝,琉璃是奢侈品,只有王公贵族才有那个能力及财力享有。

这小少年不过一个农家子,他怎么会知道琉璃?

卫修涯深深看了灵疏一眼,端起面前的小竹筒,轻轻抿了一口。

果香味与酒香味在唇齿间弥漫开来,口感柔滑,咽下去后有淡淡的甜味萦绕在舌尖。

对于卫修涯来说,这酒不算是佳酿,但却胜在新奇。

倒是程逸喝了一口后,忍不住赞叹道:“灵掌柜好手艺!”

“程先生也别叫我灵掌柜了,你们这么叫我,我都挺不好意思的,”灵疏说,“叫我灵疏或者小灵都好。”

大概是因为这里不是学堂,程逸没有之前灵疏第一次见他时那样矜持,他点点头道:“我年纪比你大,便叫你灵小弟好了。你要是不嫌弃,就喊我一声程大哥吧。”

“不嫌弃不嫌弃!怎么会嫌弃呢!”灵疏赶紧摆手,嘴甜道,“程大哥!”

妈耶,上次他和他大哥一起去村塾找这程先生,送亮亮上学的时候,明明程逸就很冷淡嘛,今天怎么突然这么热情?

灵疏都有点儿懵了。

难道程逸很喜欢吃上次他送的山楂酱和果脯?

灵疏于是好奇地问:“程先生今天到我家来可是有什么事?是亮亮在学堂表现不好吗?”

程逸笑道:“正明很乖巧,我今天是特意会一会灵弟你的。”

程逸所说的正明,就是亮亮,亮亮如今的大名叫严正明。

“我?”灵疏疑惑地睁大眼睛。

“今日在学堂里,有个叫陈湛的学童对正明说了些不好听的话,我听正明一板一眼地反驳他,教训他‘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把陈湛说得面红耳赤,”程逸道,“那时我就好奇是谁教正明一个六岁的小孩说的这些话,问了他才知道,原来是小弟你教的。”

当然了,亮亮肯定是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话来的,他当时就是把那会儿灵疏说给他们全家人听的那些话对陈湛说了,那些话的意思,总结下来,正是“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程逸是觉得灵疏的这番话,直白易懂,却又讲明白了道理,就连亮亮这样的小孩子都能记得住,当世多少大儒恐怕都没有这份能耐,大儒们自是博学的,却很少有人能将大道理讲得这样深入浅出。

程逸一下子就对灵疏起了好奇心,于是今天便找了借口送亮亮回家,特意来见一见灵疏的。

灵疏这回是真的不好意思了,他毕竟来自于未来,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他来说这些道理都是常识,在大庆朝却成了很厉害的本事。

他摸了摸鼻子,有点儿心虚地笑了笑:“都是我瞎说的,我没有程大哥想的那么厉害。”

程逸笑道:“灵弟太谦虚了,我猜你以前应该也是读过书的吧,你现在年纪也不大,怎么没有继续读下去了?灵弟就不想考举人么?”

这年月农家子想要改变出身,只有考科举为官这一条路,只要是家里稍微有些条件的,谁家不把孩子送去读书?

卫修涯也在一旁带了些探究地盯着灵疏,他可是听卫元武说过,这位小灵掌柜是会认字的,再结合刚才灵疏很淡然地说出琉璃来,卫修涯猜测这少年恐怕出身不凡,来历神秘,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流落在了严家村。

灵疏一听程逸的话,将头摇的拨浪鼓一般,他才不要读书考科举,他早就看过书了,那些书上有不少考科举的例子,更是让他深刻认识到了科举的难度,科举是那么容易考的吗?有的人考一辈子也考不上,他以前就不是什么学霸,对自己还真没什么信心。

“程大哥你就别打趣我了,”灵疏道,“我那点小聪明拿来捣鼓些小玩意儿还行,要是去读书,肯定是读不出什么成绩来的。”

程逸见灵疏志不在此,只笑着摇摇头,也没有再强求。

灵疏赶紧道:“哎,说了半天我都饿了,我们快吃饭吧!”

灵疏将这个话题这么敷衍过去,卫修涯却对他的来历越发来了兴趣,不过此时不是深究的时候,便也拿起筷子夹起桌上的菜尝了一口。

野山鸡炖的菌子、黑木耳,汤色浓郁,喷香扑鼻,藕片嫩白爽口,红烧排骨口感恰到好处,卫修涯每一样都吃了些,这些菜式他明明吃过更好的,府里的厨子也会做。

但不知怎么的,他就是觉得灵疏做的更香更美味。

卫修涯看见灵疏眯着那双好看的狐狸眼,眼睛亮晶晶地吃着饭菜,吃得很快却不失礼仪,单单只是看着他吃东西的模样,就让卫修涯食欲大涨。

卫修涯心念一动,开口说:“灵弟,我看今天这顿饭吃完,天色就晚了,从这里回定春镇只怕要走夜路,我只带了卫八一人,夜晚不安全,我想在你家借住一晚,明天一早再回去,可以吗?”

谢谢大家支持正版么么哒

“福成记的米糕又软又甜一文钱都有三块哩!你这糕这么小,一文钱才两块,难不成比福成记的还好吃?”

那刚买了二十文钱果酱糕的壮汉大着嗓门道:“小灵哥家的好吃!比福成记的好吃!不信你让小灵哥给你尝尝就知道了!”

旁边的人眼神怀疑地嘀咕道:“这么贵的糕他舍得给人尝吗?”

灵疏适时让大嫂陈兰芝递上试吃的盘子,这次的盘子比上次的碗还要大一些,里面是边边角角上切剩下来的米糕,都切成指甲盖儿大小的,蘸着红艳艳的山楂酱。

灵疏笑道:“大家都尝尝,免费的!每人都能尝两块!别用手拿,用竹签!尝了不买也没关系!”

刚才第一个问话的年轻女子忍不住试吃了两块,吃完也没说买不买,灵疏也不生气,依然笑吟吟地让大家试吃,围在摊前的人一见,个个的站不住了。

“哎哟还有这好事!我也尝尝!”

“嗯,甜!好吃!”

“这上头红色的是啥,酸溜溜的还挺开胃的!”

“小掌柜的来给我拿三文钱的,我带回去让家里的尝个鲜!”

“哎,来了!”灵疏应着,用竹片夹子给人夹果酱糕,一边打广告道,“您可说的没错!这红色的是我们自家做的山楂酱,正是有开胃的效果呢!不过这东西有点儿凉性,小孩子吃多不好,还有我嘱咐各位一声,孕妇可不能吃这个,要是谁家媳妇儿怀孕了想吃酸的,我这儿有葡萄酱,葡萄酱也好吃!”

灵疏不怕麻烦,卖果酱糕的时候总要找机会给顾客们说一下吃山楂酱的注意事项,他说的多了,大家听了再口口相传,也就都能知道了。

这年月的人们从来就没把山楂当成能吃的果子,自然也就不知道有什么功效和避忌,孕妇吃山楂确实不好,灵疏也是担心大家乱吃,万一吃坏了那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了。

一有人带头开始买果酱糕,这生意就来了,自从开了张,严家的小摊子上客人就没断过,眼见着带来的竹筐一个个变空,严大川和陈兰芝夫妻两个脸上的笑就止也止不住。

“掌柜的,我不要山楂酱,听人说你这儿还有孕妇能吃的果酱,我就要那个,是一样的价钱不?我要三文钱、不,五文钱的吧。”

站在摊前的是个黑脸的汉子,估计家里是家里媳妇儿有孕才特意来买的。

灵疏知道怀孕艰难,便道:“都是一文钱两块,就是酱不一样,只是我家葡萄酱做的少,就没当成主打卖,您这还是头一个特意来买这个的,这样吧,我给您包四文钱的葡萄酱米糕,剩下那一文钱,直接给您葡萄酱。”

灵疏说着,就从一旁的篮子里拿出半截茶盅大小的竹筒,这小竹筒是村里李木匠送的,灵疏在李木匠那儿买了不少竹筐,便让他做了一些小竹筒当添头,小竹筒边缘打磨的很光滑,看着很是可爱。

灵疏从自家带来的陶罐里用勺子舀了满满一小竹筒的葡萄酱,拿了块巴掌大的细麻布盖好,用麻绳系紧封好,递给黑脸汉子。

“拿回去给嫂子尝尝。”灵疏笑着说。

一小块米糕上也才有那么一指甲盖的果酱,一文钱才两小块米糕,灵疏一文钱给这汉子这么一竹筒葡萄酱,这跟送也差不多了。

“哎,好,好,”那黑脸的汉子眼睛都亮了,就是嘴笨不太会说话,心里很是感激,他媳妇儿怀的头胎,害喜害得厉害,什么都吃不下,闻见点儿腥味都干呕,眼见着人也瘦了,脸也小了,他这回就是想带点儿新鲜吃食给媳妇儿开开胃的,“谢谢、谢谢掌柜的,谢谢……”

灵疏笑道:“您包好了,路上慢走。”

“小弟歇会儿吧,”陈兰芝给灵疏递上碗水,说,“我来看着摊子。”

灵疏喝了几口水,点点头,在摊子后面的小马扎上坐下来,揉了揉有点儿发酸的小腿,站了半上午了,确实有点儿累。

严家铺子左边是一家卖馒头包子的,这家人姓王,应该就是王家庄本地人,据灵疏观察,这家子人应该也经营了不少时日,很多赶集的人都认识他们,右边是个老大爷,卖点儿自家长的石榴和大枣。

灵疏包了十块山楂酱米糕给王家,虽说占摊位是随机的,以后再来集市上也不一定能再跟王家的馒头摊子碰上,但今儿大家做了邻居,拉近点儿关系总没错的,再说别看送几块米糕不起眼,却也是人脉,生意要做长久,必定不能跟自己周围的人结仇,眼光得放长远。

本来灵疏是本着送给王家没想着占便宜的,但没想到王家的人也实诚,那位王大叔说什么也要给灵疏二十个馒头再加上十个肉包子。

“你要是不接可就是看不起我老王!”王大叔脸红脖子粗的,不知道的人都要以为他这是要跟灵疏吵架了。

灵疏哭笑不得,只好道:“您这给的也太多了,我家那糕卖的是贵,其实就图个新鲜,不值钱的,您给我十个馒头就行了。”

王大叔不肯,摆手道:“那也不行!就是这新鲜吃食才值钱哩!快拿着!大叔我还要做生意,没时间跟你拉拉扯扯。”

“这样,我拿十个馒头十个包子好了吧。”灵疏道。

王家大婶打圆场道:“行了行了,你俩都别推来推去的,就按小灵哥说的。”

王大叔这才做罢,把包好了的馒头包子塞到灵疏怀里,转身忙去了。

灵疏又给了右边那位吴大爷十块果酱糕,大爷也不贪他便宜,还回来十好几个大石榴。

——

“福成记”糕点铺子。

今儿是王家庄镇的集市,每次集市的时候这镇上哪家的铺子生意都比平时要好,自然“福成记”也是一样的,这些年少东家大了也成家了,平时老掌柜蔡福成就不亲自到铺子里看着了,但集市这天蔡福成必定会来坐镇的。

蔡福成在自家铺子里坐了半上午了,却是发现自家铺子的生意完全比不上次的集市,生意至少少掉了三分之一。

蔡福成皱着眉头,问自己儿子:“今儿赶集的人怎么都不来买糕点的么?”

蔡俊杰脸色也不大好看,“不知道今天是怎么回事,镇上就咱家一家糕点铺子,按理说不该没生意。”

店里的伙计小泽吞吞吐吐道:“东家,那个……我好像看见街上有小孩儿吃着一种没见过的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