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花前月下

“报,太后,崔浚破了明军的齐枪阵,明军落荒逃回了军营。”这样的好消息很快便传入了宫中,众人都以为可以保住建康城,毕竟天下能破他阵法的人没有几个。

太后吃了一颗定心丸,至少可以暂时保住自己的安危,“很好,守住皇城,哀家重重有赏。”

经过了这一战,崔浚也稍稍放下了心底悬着的大石头,若不是因为明崇隐的计谋也不会那么容易击退,“明崇隐,你真的不愧是料事如神,有了你的主意我相信那个路隐很快便会逃回他们明国去的。”

这时的崔浚已充满了自信,这齐枪阵也不似别人说的那样,这一仗还是有胜利的希望的。

明崇隐面色平淡如水,良久,他才说道:“现在还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路隐他还会用其他的办法来对付我们。”

虽然战胜了路隐,他的脸上却看不到高兴的神情,反而是越来越担忧。

“你也说过会有应对的办法,总之有你在万事就不用愁了。”越放松警惕就越对形势不利,而崔浚并没有意识到一点,他更加信任了明崇隐,也完全的依靠他。

明崇隐站在门口停下了脚步,突然又问:“崔浚,如果有一日你发现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会怎么做?”

如果有一日他所相信的,看到的都是假的,那么他必定不再信任下去,他想崔浚也是如此。

“我不明白你话的意思。”崔浚是个直来直往的人,他听不懂明崇隐这般拐弯抹角的说话,但他隐约能察觉到男子有什么事情瞒着他。

明崇隐摇了摇头,说道:“没事,你好好休息明日还要调整好心态作战。”

他始终没有把话说出来,毕竟胜负还没有定,或许还会有一线生机,他知道自己在两难的境地,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抉择。

看着茶杯的水,崔浚茫然地抬起了头,说道:“你的茶还没有喝完。”

“等你想清楚了再喊我回来喝这杯茶,明白吗?”这杯茶只有等一切结束后再回来喝,因为明崇隐不确定到时候还能否坐在一起喝茶。

他十分感谢崔浚将他视为最好的朋友,可是有很多东西凌驾于感情之上,毕竟他肩负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他离开了,崔浚还傻傻地站在原地,他没有挽留,因为他看出了明崇隐的心事。

夜凉如水,男子坐在亭子里神情慵懒地饮酒,褚云从树后走了过来,看到他迷茫的目光同摇晃的身影,走上了前,“你怎么一个人跑来喝闷酒了,是有什么心事吗?”

见褚云伸手要去取他放在桌上的酒,他淡淡地一笑,“你可不能喝这酒。”

这酒能让人酩酊大醉,忘记世间的犯愁忧恼,因为天冷,褚云倒是想任性一回,“为何你能喝,我就喝不得?”

“我怕你喝了酒做出糊涂事来,比如说非礼我。”明崇隐又恢复了寻常的样子,可是说不上来他的目光总有淡淡的忧伤,让人心疼不已。

“我非礼你?你真是信口开河。”褚云笑了笑,可是察觉到了他脸上迷惘的苍凉。

男子抓住了他的手,她一个踉跄便摔倒了男子的腿上,她就这样与他四目相对,他的眼睛似天上最亮的繁星,又如同幽蓝色的大海,他们的距离如此近,她能闻得到明崇隐身上的酒香和他身上独有的味道,他勾起了女子的下巴,声音有些沙哑,“那换我非礼你。”

他的唇越来越近,呼吸也越来越急,这或许时相爱之人最合适的距离,就在此刻他们的眼中只有彼此再也容不下任何东西。

褚云也想让时间停在这里,可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她仓皇地推开了男子,瞪着他说道:“现在这个时候你还在开玩笑。”

若不是方才自己稳定了情绪必然又要被他这张盛世美颜所迷惑,褚云低下头看着自己的手指却不愿再继续多说话。

男子笑了笑问道:“你不知什么是苦中作乐吗?”

褚云与他心意相通,所以能察觉到他并不快乐,她扬起头问道:“明崇隐,你好像是有心事对吗?”

明崇隐先是微微一愣,又笑着问道:“为何要这么问?”

“我觉得你有心事,不妨说出来。”爱人之间本应该彼此坦诚,可是褚云觉得他的心里藏了太多的心事,或者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褚云真的很想钻到他的心中看一看,能够多了解他一点。

“云儿,以后不论是遇到什么危险,记得要护自己周全明白吗?我或许不能时时刻刻在身边护你。”没想到明崇隐想的却是褚云,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希望她能够平安。

“你怎么突然和我说这个?”可兵荒马乱何处才是家,褚云不知道,但是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有明崇隐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

“我只是担忧,若是明国的军队打进来。”明崇隐似乎欲言又止,他垂眸无人能猜透他心中的想法。

“有你明国的军队怎么会打进来,再说我们不是打了胜仗了吗?”褚云一直认为这是希望的开端,但是听他这么说又开始疑惑,毕竟他本来是个很自信的人,为什么现在说话做事如此奇怪不像从前的自己呢?

“话虽如此,可是路隐也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人,我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明崇隐似乎找了一个极其合理的解释,可是他眼底的担忧只增不减。

褚云看着他一口一口的喝着闷酒,她隐约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她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明崇隐,这样无助的明崇隐,她真的很想上前去抱住他。

很快开始了第二场战争,而明崇隐作为了副将在一旁出谋划策,大军轻易取得了胜利,这让褚军完全丧失了警惕之心。

“太后娘娘,崔浚将军屡战屡胜,看了大破敌军指日可待。”

太后以为建康可为崔浚安定下来,路隐也因此回到了明国,这场战役结束后她打算中用崔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