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谁?哦!是你啊!”抓住扶余丰手腕的是扶余丰从小一起长大的侍卫——扶余执得(扶余是赐姓)。
“有什么事情吗?”
“大王,这是前线探马送来的军报,李唐从辽东派来了大批援军,并且还派遣扶余隆和原先的新罗贵族,回归三韩一带!”
“哼!那又怎么样?这些跟本王有什么关系!?”
“大王,这些可能与您无关,但是,您不觉得,这正好是我们除掉鬼室福信的机会吗?”
“嗯!”扶余丰示意扶余执得继续说下去。
“大王,如今鬼室福信的精锐都在真岘城,而李唐军队要攻打我百济的话,必定从此城经过,如果我们能够让李唐军队攻破此城,那么,鬼室福信的倚仗不就……”扶余执得拿出一幅地图来:
“大王!虽然此城临江高陆,地势十分险要,但是,有一条林中小道,其不为人所知,如果有人将这条小道告诉唐军的话……”扶余丰点点头。扶余执得回到自己的住处后,拿出一幅画:
“小蝶,我一定要为你报仇!”
在李建成的鼓励下,刘仁轨和刘仁愿的心慢慢地安定下来了。狄仁杰又向刘仁愿和刘仁轨说道:
“二位大人,陛下还有一件秘事嘱咐你们。”狄仁杰一边说着一边低声说道:
“不瞒二位刘大人,在下此次来,除了传旨之外,还有就是,帮助二位大人解决这辽东的困局。”刘仁愿听了狄仁杰的话后,脸上还有些还是有点懵懂。刘仁轨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欢喜——如今,整个三韩大地,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了扶余丰和倭国联军的手中,而自己绝对不能退了,一旦退了。就真的像狄仁杰说的那样,辽东的渤海国一向有野心,从乞乞仲象为自己的儿子起名叫da祚荣开始,就引发了唐庭统治者李建成的注意,而在长安的时候,刘仁轨也听说了乞乞仲象为自己儿子起名da祚荣的事情,当初,刘仁轨觉得,这只是一个处在荒蛮部落的酋长所为,没有完全的放在心上,但是,当刘仁轨来到三韩之后,刘仁轨开始关注辽东三韩一带的局势,白江口,倭国大军并没有撤走,而辽东是三韩之地的后方,刘仁轨自然关注,而一旦关注,刘仁轨的心马上就提起来了——渤海国子立国以后,就仿照中原朝廷模式,建立官职,收回原有部落首领的自治权,为了集中王室权力,减少矛盾,乞乞仲象一面与部落中的长老联姻,另外一方面,又集中整个渤海国的壮丁,组成强大的抓奴队,继续对与那些深山老林里头的野人部落进行抓捕,并且仿照中原井田制,驱使男性小孩在田间劳作,开垦出大量的良田。在倭国肆掠三韩,百济乘机复国的时候,乞乞仲象马上集中了整个渤海国的军队,并且派人向长安请求,说自己愿意帮助大唐平定三韩之乱,只不过希望大唐能够‘借道辽东’。是个明白人都知道,土地是国家之立本,国家的土地是不能借的。
“敢问狄大人,不知道这困局从何而解?需要在下做些什么?”刘仁愿不比刘仁轨,这些日子以来,刘仁愿一直提心吊胆,虽然刘仁轨暂时将自己劝住了,但是,刘仁愿一直在等待着,如今狄仁杰以来,刘仁愿相对于刘仁轨来说,刘仁愿更想知道李建成的谋划。再加上李建成对于他们两个丢失了那么多城池土地的事情不予追究,就使得刘仁愿起了争功的心思,所以马上向狄仁杰打听李建成的下一步筹划,到时候能够得些封赏爵禄,谁知道狄仁杰板起脸孔:
“刘大人,圣上自有规划,该说的在下都说了,刘大人不必多问了,另外在下一路鞍马劳顿,需要休息了。请二位刘大人先为在下安排住处,在下想休息了。”狄仁杰的这种态度使得刘仁愿的心里有些忐忑。但是看到狄仁杰已经下了逐客令,只好跟着刘仁轨离开了。到了半夜,刘仁愿心绪不宁,辗转反侧的睡不着,从床上爬起:
“不对,我还是备下些礼物,去狄大人那里打探一下消息。”打定主意之后,刘仁愿马上起身,将自己在三韩收刮的几根高丽人参搜出来。又弄了一个漂亮的礼盒装着。等悄悄的来到了狄仁杰的住处之后,看到狄仁杰的房里还亮着灯,刘仁愿感到奇怪——怎么狄大人这么晚了还在见客?刘仁愿用唾沫将窗户纸捅破,暗中向里头看了看,只见狄仁杰和刘仁轨在一起议事。
“好吗!怪不得对老子冷言冷语的,原来是先单独的跟刘仁轨商量,哼!好吧!老子算是看透了,哼!回去睡觉去!”刘仁轨与刘仁愿一起安置好狄仁杰之后,本来准备休息,没有想到,狄仁杰马上就派人找来了。
“刘大人,我们狄大人有请!”
“啊!是仁轨大人啊!”
“狄大人!”
“呃!仁轨大人,不要多礼!仁轨大人资历深厚,在下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与大人比起来,还是小辈!好,大人请坐!”狄仁杰对刘仁轨这样也是有原因的,在狄仁杰在长安的时候,李建成暗中向狄仁杰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