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中日海战(四)

“贺兰大人,杨大人,本宫好看吗?”贺兰安石和杨则马上意识到,武媚娘是李建成的宠妃,不能随便乱看,马上低头请罪!

“娘娘恕罪!”

“算了,你们只要记住,陛下的意志绝对不能违背,但是你们人少力微,所以,封德彝的那个坑,你们绝对不能跳,明白吗?”

“娘娘教诲,微臣谨记!”而在李建成的宣政殿那边,许敬宗、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狄知逊、魏征等人站在李建成的面前:

“怀英!如今宫中和朝廷中的局势怎么样?”

“启禀陛下,如今长安一带风云突起,萧瑀、封德彝等大人在暗中串联,鼓动很多世家官员上书,以幽州一带的动乱为由头,希望陛下放弃三韩和辽东。收缩兵力,而长安、洛阳一带,由陛下亲自选拔的科举出身官员则认为,土地是立国之本,当然了,也有科举官员认为,陛下穷兵黩武,不重民生。另外,微臣听说,宫中尚有一些后妃……”狄仁杰突然将自己的嘴巴闭上——因为狄仁杰意识到,对于宫中后妃干政的事情,自己的父亲和恩师就暗中提醒过自己,后宫的能量不亚于朝堂,来自与皇帝身边的危险比同僚更加的大。狄仁杰的闭嘴,李建成自然知道是为什么?其实,宫中后妃的动作,李建成通过由宦官组成的情报系统已经知道了。只是,李建成只能遏制,无法控制。

“玄成!药师,你们有什么办法?”

“陛下,三韩之地和辽东绝对不能丢,倭国一直在入侵我大唐属国,一旦他们夺取了三韩之地,难保日后不会再攻中原,还有,渤海国的野心也不小,一旦摈弃辽东,渤海国一定会马上吞掉,到时候幽云和漠北就危险了。”李靖坚决反对丢弃辽东和三韩。

“可是,封德彝和萧瑀两位大人说的也对呀!”

“陛下!如今我中原的兵力的确有些捉襟见肘!但是,对付倭国和百济残余措措有余。”

“哦!玄成,计将安出?”李建成听到魏征的话后,马上透露出兴奋的神情!

在封德彝的府邸中,萧瑀、封德彝、还有太上皇身边的贵妃萧氏和李建成的贵妃杨氏的宗亲们一起饮宴着:

“哈哈哈!来!封大人!老夫我敬你一杯!”

“啊!萧大人,客气了。客气了。老夫能够得到萧大人和众位大人的器重,实在是受宠若惊啊!”

“哎!封大人当初是被杨素杨大人夸赞的,当初在下可是亲眼见到的,当初杨素大人夸封德彝大人才堪大用,封大人在前隋的时候那是春风得意,如今更是老骥伏驿,老马识途啊!”

“是啊!如今封大人总算让那帮子黄口小儿知道厉害了。”(李建成借着李渊退居太上皇的事情,以太上皇寂寞为名,将很多前朝老臣都支派到仁寿宫陪伴李渊,也借着这种消除一些世家老臣的影响和朝堂上的阻力,很多世家大臣心里非常的不满,而提拔上来的大臣相对来说资历都比较浅,家族也没有什么底蕴,所以都暗中称呼他们为黄口小儿)封德彝一边客气的应酬着,一边脸上充满了得意的神情。封德彝在李建成召集朝廷大臣们一起商议辽东局势的时候,封德彝以自己的口舌力压房玄龄、杜如晦,并且使得其他的年轻大臣也哑口无言,在场的很多大臣们都看到了,一些在当时站在中间点的大臣们开始动了些心思。尤其是太上皇身边的贵妃萧氏和李建成的贵妃杨氏的宗亲们组成的大臣们,一下朝,就马上跟着萧瑀来到了封德彝的府邸。封德彝自然知道他们的来意。

“嗯!各位大人,我封氏世受皇恩!当然不能看陛下的亡国之举而不动容。各位,为今之计,一定要多多上书,希望陛下放弃辽东,丢弃三韩!”

“那是那是,先隋就是这样亡国的,俗话说的好,国有铮臣,不亡其国,家有铮子,不败其家。封大人就是直臣铮子啊!”

“好!就请各位到时候一起上书!在这上面签字吧!”封德彝说着,拿出了一封奏折。可是,在场的人神色各异。

“嗯!封大人,依在下看,这上书一事,还是一个一个的上书比较好!”

“嗯!杨大人的意思是?……”封德彝的语气中明显不悦!

“封大人,陛下最为忌讳下臣结党营私的,如果我们一起上书的话,那么恐怕不但起不到上书的效果,还引起了陛下的猜忌!”说话的是弘农杨氏的宗亲杨则。杨则的父亲是前朝宗室杨士达。杨达,在前隋的时候,为给事黄门侍郎、进爵位子爵。吐谷浑侵隋西部,上柱国元谐为元帅征讨,杨达为属下司马。还军后,杨达兼吏部侍郎、位受开府仪同三司。1年后,转任内史侍郎、历任鄯州刺史、郑州刺史、赵州刺史。后来又被提拔为工部尚书、加上开府位。又与杨素一起营建东都洛阳,在这一段时间内,杨素评价:“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而正因为杨素的共事和评价,使得封德彝与杨达相互之间互相欣赏,私交甚好。

“嗯!杨贤侄所言甚是!好,我们就按照杨贤侄的话,一本一本的上书,到时候,用奏折淹死他们。”封德彝笑了起来,而在场的其他萧氏宗亲和杨氏宗亲也跟着在笑,只不过,这些人的笑容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神情。

太极宫的几个后妃寝殿中,李唐的后妃们都在跟自己的亲戚在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