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悟空视角】

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也必须做出选择。

他知道惠岸不是做出回答的最佳人选,但是他没有更好些的选择了。

于是,他迟疑着问道:“佛是真的无欲无求么?僧是真的六根清净么?”

惠岸说:“是,也不是。”

孙悟空勃然大怒:“我问你问题,可不是要你给我说这些话的!”

惠岸又说道:“因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不敢说而已。”

孙悟空道:“那你知道多少,便与我说多少!”

惠岸说:“我早知道佛比人更清静,欲望更少,仅此而已。但是这不是黑与白那么明显的东西,或许人可以相信佛的清静,佛却不能相信自己的清静。”

孙悟空又问道:“佛也说自己慈悲,佛就真的慈悲么?”

惠岸说:“佛比人更慈悲,但是慈悲本身却有局限。师父常讲的那些大道理,只是大道理而已。佛的慈悲到底不能超脱自身的局限。既然佛不杀生,不吃肉,为什么不连粟米也一起不吃了呢?植物难道不是生命吗?不,他们自然是生命,只是和我们的形态并不相似,不如动物那般像我们,所以我们认为他们没有生命,我们对其进行杀戮。但是杀戮真的是错的吗?狮子捕食羚羊,你会认为狮子邪恶吗?羚羊咬断草叶,你会觉得羚羊邪恶吗?自然不是。”

惠岸黯然道:“我想,我们只是觉得自身有太多弱点,试图去寻找一个与道德的契合点而已。”

孙悟空听他讲了这么多,末了,诧异道:“仅此而已?”

惠岸:“仅此而已。”

孙悟空小声道:“照你这般说,做人也没有那么难么。”

惠岸见他有回转之意,便不再逼迫,换了平静的声音道:“我师父总说,做佛不难,做个好佛却是很难的。因为这世上没人真的知道‘好’是什么,难就难在这里而已。”

他还想再说什么为他鼓起勇气,却忽然见那猴子腰板挺直了起来。

躲在黑暗中多日满身尘埃的家伙,如今仅仅是昂起头颅而已,却有了一股脱胎换骨的意味。

拂落满身的尘埃,擦亮黯淡的眼睛,他开口道:“我这几日想得清楚,我再不要给菩萨添任何麻烦了!这世上不是所有事都要一头莽撞才能做成的,既然玉皇大帝看不起我,想要将我换掉,便任由他换去也罢!他不是要个不搅乱他在秩序的傀儡么?这个傀儡既然可以是那只下贱卑鄙的妖怪,为什么不能是我?”

他对惠岸道:“若是饶是他也看不出我二人的分别,那你我不如将计就计,骗他个彻底!”

说罢,将那如意金箍棒荡出,扛在肩上,明明是重若泰山的一个担子,抗在他肩上却好似无形,他冲着惠岸一扬手,小到哦:“走,我们去为你师弟寻一个公道!”

为什么逃跑?

连孙悟空自己也不知道。

他是何等刚烈而又恣意的性子,犯下多大的错事也从不低头,莫说是后悔了,怕是连眉毛也不皱一下,生死早不放在心上,声名更是早已狼藉,那么他到底在怕什么,令他恐惧如此之深,竟到了落荒而逃的地步?

一贯是孤身一人生来孤独死也寂寞的家伙,天地间寻不到一方立足之地,如今却仿佛融入了什么地方一般,有了庇护之所,与人有了牵连,仿佛无处立足的假象已经褪去,他已经不是独身一人了。

所以在那妖怪打死善财的一刻,他到底在怕什么?

孙悟空把自己关到空无一人的山洞之中,一次又一次地想着这个问题。

难道取经不是很好吗?难道不是已经信赖菩萨了吗?为什么还会害怕?

是怕菩萨对他失望?是怕失去所有人的信赖?

不是。

他从来便是孤身一人,从不渴望能有人可以长久地依赖,更不敢奢求从此便可立足,菩萨愿意分一分心来照顾他便已经是足够了。

他怕的是被原谅、被放任。

他怕即便是经历了这一切,最后那个端坐于莲花之上的人依旧用往日里的心待他,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依旧是和煦的笑意,既不责怪也不怨恨,依旧送他回到原路,所有的一切便可以照旧,有如世间万物生长一般自然……

那么为什么原谅他?他明明已经做错了这么多事,触犯了那么多教条,为什么还要原谅他?

为什么不任由他就这般堕入深渊里去,用怨恨与憎恶打量世间的一切,为什么要在深渊边上对他伸出一只手,将他吊在这高崖边上?

顺着那救济的手爬上去便是天堂吗?

不。

但是跌下去便是无底的深渊。

观世音以前对他说,一个人要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才能做佛,没有被人爱过也不知如何爱人的人,连完整的人也不是,又谈何做佛呢?

可是他最怕的正是如此。纵使他早已经意识到那扇门正在对他逐渐打开,里头未知的一切依旧令他畏惧。

孙悟空从很早就明白自己不是人——他是一只猴子,一只像极了人却不是人的东西。正是因为他不是人,他才能在天地间过得如此自在而又潇洒,既不惧生,也不畏死,以前他什么也不怕,现在他开始怕了。

没有什么比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更令他畏惧。

做妖怪多好?既不用被人伦道义束缚自身,有无父母可以供养,更不必纠缠于名利地位,只需要混吃混喝,潇洒自在,可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