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处的田洞里,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好像金山在滑坡,风声稻浪,如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田里大家都已经开始收割,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只要是丰收,农家人的心情一般都会很好。
贾赦亲自下田收割。他一个人动作最慢,在后面慢慢的割。贾赦提着小篮子跟在后面捡掉在田里的稻穗。他第一次要被当做男子汉,捡稻穗极其认真,在田里走路歪扭扭的走着,小篮子里装了很多稻穗。贾琏不喊累,不喊苦跟在大人们身后做事,半天都没有上来休息,真是让刘师爷刮目相看,他第一次见到一个出生勋贵之家的孩子在如此小的年龄,能做到这样,说明他被父母教育的很好。将来只要不长歪,就一定有出息。
“琏儿,上来。母亲接你回去吃午饭。”到了饭点,邢慧亲自来接孩子,至于另外一个就算了吧!
刘师爷今天负责登记产量。他站在田边一担一担的数。
刘师爷也感染了这丰收的喜悦,他虽不耕种农田,但还是基本知道一亩田有多少产量。
从冀州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一位青衣小厮背着包袱骑着快马一路不停的狂奔。一路不知疲倦的狂奔,风尘仆仆的来到京城张之远大人的府里。
青衣小厮喜子是贾赦的下人,他背着包袱等待张大人的召唤。
“小的喜子,拜见张大人,这是我家老爷让送的急信和奏本。还有这个是包袱里面的稻穗。”喜子毕恭毕敬的弯腰递上信件和其它的东西。
张大人撕开信,看了起来。信的内容让他对这个女婿的好运气要嫉妒起来。他接过包袱仔细的查看一番。
他命管家带喜子下去休息,等他明天上朝之后再回信给贾赦。
第二天上朝,张大人带着包袱上朝,他步划轻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大殿之上,圣人威严的端坐龙座上,俯视下方的朝臣。一道尖细的声音响起,“众大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微臣有禀启奏,微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张大人从群臣中走了出来。并现上用竹篮装着的稻穗。
圣人闻言大喜,接过由太监承上来的稻穗,两眼发光,“天佑大周,天佑大周。”圣人在金銮殿上高兴的哈哈大笑。
群臣拍马屁的时间到了,齐声高贺,“圣人英明,天佑大周,真龙下凡……。”文人的口才和文采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当殿圣人仔细阅读贾赦呈上的奏折和请圣人给新稻种命名的奏请。
此为防盗章
晚间,林如海带着老婆,女儿,儿子拜见几位贵客,因隐瞒了身份,黛玉也不需要跪拜几位。说实话这几位也受不起她一界之主的跪拜,那是会要人命或减寿的。她只能跪拜自己的亲生父母,其余的人从她的功德和地位来区别自己受到的伤害大小。
“黛玉见过黄伯伯,见过两位世兄。”黛玉笑语嫣然的对着三位。“既然叫我一声伯伯,那伯伯也不能小气。”皇帝说完,把自己腰间挂着的一枚和田玉玉佩解下来送给黛玉,要知道这枚玉佩皇帝一直很喜欢,每天佩戴快二十年,今天就这么轻易的送给了黛玉,林如海倒不知道这些,可护卫和两位皇子确是知道的,心里一惊。
其余的两位皇子也相继送出了自己手上值钱的玩意儿。安安奶声奶气的给皇帝行礼问好,逗得皇帝和和三皇子和七皇子又了一笔小财。
总之这个夜晚,黛玉是满意极了。她得到了一枚沾染龙气的玉佩,在房间里黛玉盘膝打坐,吸收玉佩上的龙气,修为更加的稳固,这个不能增加修为,却可以稳固修为,还能护身。
一个晚上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旭日东升,当第一缕霞光照进黛玉房间的时候,黛玉才慢慢从修炼中醒转过来。
林如海的书房里面,皇帝和林如海一起翻阅林如海收集的一些账册,还有情况。
“爱卿,你是什么看法。”
“回皇上,这个情况以微臣看来,还是不宜大动,但可以小幅度的动一下,也不会引起动荡。”林如海知道这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得罪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还是一大圈,个个都有本事的。
“朕也是这么看的,以后爱卿要……。”
未来还不知道会不会得罪下一位君主。哎……。
林如海和皇帝的交谈是没有外人知道的。就连随行的俩位皇子也不知道谈了一些啥?
这就更显得有问题。
江南的大小盐商都是派人盯着林府的。林府进了几个陌生人,大家心里都紧张,想方设法的想了解几位贵客的身份。
皇帝在林府也就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走了。把林如海吓得不轻,主要是怕皇帝在自己家出什么事,到时他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赔的。
林府的生活也和以前一样,不过这只是表面的,皇帝微服来扬州见林如海的消息还是被人知道了,各方势力都紧盯着林府。平静的大海即将掀起滔天巨浪。
几位不知情的皇子也开始频频示好或探听消息。
黛玉只是静静的看着,她相信以林如海的智谋是可以应付的。
今天黛玉要随贾敏一起上山拜佛,对于能够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让黛玉大为欢喜,每天就在高高的围墙之中实在是让人腻烦,再说她想在上香之后顺便出去看看,因此就有了这趟出行。站在佛像前,林黛玉拈香跪拜,在祈求神明保佑全家平安,身体健康的时候,希望以后自己能在这个时空一帆风顺,少遇到一些极品,特别是荣国府的极品,因此黛玉在祈求的时候无比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