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杨两家原就隔得不远,两队人马在岔路口汇合,装模作样嘀咕了几句,顺便给邓家上了点眼药,却没真管留在邓家的十人,一路直奔山下的大夏兵军营而去。
两家的眼线远远跟着,眼见对方大摇大摆的进了军营,当即便回去禀了自家主子。两位家主本来就已经信了七八成,又带着那么点破釜沉舟的勇气,这下就变得更加笃定了。
一面让家小全都集中起来,一面又挑挑拣拣将家当收拾好,甚至连马车都准备好了,只等尹尚派人来通知。再听到山下的厮杀声越发惨烈,对此更是深信不疑。
再说山下,腾冲花了一夜的时间追查细作无果,也没在营地发现别的异样,再加上亲卫中途回禀说尹尚那边并无别的情况,不过是因为千人小队和斥候未回想找他商议对策,遂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神行军身上。
也因此,神行军到底有多少兵马,具体分布在何处,他虽无百分百的把握,大体分布却心里有数。是以神行军下令强攻之后,左中右三路大军齐齐进发——尽管左右两路只是故布疑阵虚张声势,可问题是腾冲不清楚呀!
腾冲这人不笨,甚至很有些小聪明,但折多山地形对大夏兵有利,蔚家军又还没到,他对三路大军齐齐进发这点虽心存怀疑,却只在脑子里稍微想了想就否决了,尤其是中路军的攻势越发猛烈之后。
在腾冲看来,雷文珞同样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是不会干蠢事的。左路军就不说了,斥候回禀的只有几千人,加上山势陡峭,腾冲相信,只需派少量兵马守着,对方一定攻不上来,而雷文珞之所以不曾漏了此处,应当是为了防备大夏兵袭击神行军后路。
那剩下的就只有中路和右路军了。中路军所在的位置,恰好是最易攻上折多山的位置,因此神行军在中路布置的兵马最多,可大夏兵对中路的防守也最严。所以,雷文珞总不可能直接当右路军是个摆设,只一味让中路军猛攻吧?
那不是上赶着给大夏兵送菜么?故而右路军同样不能等闲视之。腾冲几乎将右路军摆到与中路军同等的位置上来对待,但右侧山势地形最为复杂,同样对大夏兵有利。
察觉到中路军的火力越来越猛,确认对方是三万兵马全都出动后,腾冲只在左侧安排了两千兵力,中路军两万,营中留了三千,余下的五千兵马则由他亲自带领前往右侧。
这下可就便宜蔚十三一行了——营中虽留了三千兵马,却因腾冲和得用的将领全都不在,稍微有点官职的,不过三个千夫长。两军交战喊杀声震天,留守营地的将士光听着声音心里就淡定不起来,再加上很快就有伤兵被送回来,营地中一时间乱糟糟的,谁还顾得上七八十穿着大夏兵服的小队人马?
且一行长途奔袭,身上本就狼狈,旁人见了也不觉得稀奇。这也是郑杨两家的眼线会看着麒麟卫大摇大摆进入大夏军营的最根本原因。蔚十三原本以为怎么都要跟腾冲或是腾冲手下的人打个照面的,孰料远比预期的顺利。
但顺利进去只是个开始,可不意味着后面也一样顺利了。大夏兵营地搭建在半山处的空地上,因山势原因,占地算不上广,因而营帐搭建得挨挨挤挤。余下的三千人也分工明确。
蔚十三按着斥候绘制的路线图在营地转了一圈,发现至少有对半的人守着粮草与军备库,余下一部分分布在大门口,一部分在四处巡逻。且因为营地留下的人虽不多,却全都忙忙碌碌,蔚十三一行若什么都不做只顾着东张西望,那就有些显眼了。
再说白日里行动,一行人身上也没带火油,到最后只能彻底分散开行动。蔚十三直接带了二十人摸去伙房,余下的则两人一组,全都分布在靠近粮草与军备库附近的营帐。
也不等前方伙房的蔚十三一行拿到桐油,潜入营帐的麒麟卫进去之后就直接点火。没办法,营地若乱不起来,守在粮草与军备库外的大夏兵绝对不会动弹。
再说能被腾冲安排来守着粮草与军备的不可能是笨人。即便如此,这些人也未必会全都参与到救火的行列中。要不蔚十三怎么会不烧中军大帐,而是从靠近粮草军备的这边烧起呢?只有让对方感受到威胁不得不动手,才有可能趁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