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应对

微微皱眉,李洪沉吟了一瞬,直言道:“曹兄既是坦言相告,在下也就不卖关子了,请赎在下直言,既然曹兄与皇后娘娘能看透事情的本质,相信国公爷也定然心中有数,可在此之前,国公爷并无别的表示,曹兄要不要先去信与国公爷商议一番?”

李洪太了解曹奎的性子了,整个曹家皆是曹奎的一言堂,从来说一不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容许有人置疑他的用意,破坏他的计划?

曹芳霖与曹芳华并非泛泛之辈,自然不可能看错,但曹奎也不可能毫不知情。可曹奎既然不曾明说,也没交代曹氏姐弟,那就应该是还有别的计较。

也是他清楚曹芳霖的性子,这才会毫不避讳的说出来,若换做其他人,没准还以为他在挑拨离间,有意破坏曹奎与曹芳霖的父子之情呢。

李洪直指问题核心,可说是诚意十足,但曹芳霖却并不这么认为。他闻言轻叹一声,心中暗道李洪狡猾,这番话乍一听非常实诚,仔细分辨却尤为讨巧,如隔靴搔痒般半点也没落到实处。

可他有求于人,总要有个求人的态度,是以面上神色不变,缓缓挤出一抹笑来,“李兄所言在理,但此事攸关国公府生死存亡,便是我清楚父亲脾性,却无法坐视不理。”

“曹兄这是已经决定了?”李洪心下倒是并不意外,随即道:“昔日国公对我有恩,曹兄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若在下能力所及,定然不会推脱。”

按照他的想法,曹芳霖如今能想到的办法,无非是尽早通知曹奎,亦或者在粮草上想些办法,但三十万北征军在战时消耗的粮草,并不是小数目,李洪有些拿不准曹芳霖的具体用意。

曹芳霖闻言暗自松了口气,李洪虽然没一口应下,但好歹留了余地,他稍微沉吟,皱眉道:“不瞒李兄,我打算自筹粮草送往鹿城。”

李洪与曾焕闻言心下一惊,虽然他们早就有所预料,但曹芳霖真的说出来,还是让人感到意外,顿了顿,李洪挑眉道:“哦?曹兄打算筹措多少粮草,北征军三十万,这粮草可不是小数目,战事一旦打响,短则三两个月,长则半年一年,曹兄可是想清楚了?”

就算曹国公府家底子丰厚,鑫源票号富得流油,也经不起这么消耗。更遑论,这两年姜泽从鑫源票号压榨了不少好处,曹芳霖应该没有多少存余才对。

曹芳霖又如何能不清楚这点?李洪能说出这点,倒是真的让他有些意外了,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又还有什么办法?

心中无奈,他苦笑道:“李兄所言我又如何不知,但战事迫在眉睫,在下是半点也耽误不起。上京城距离鹿城千里之遥,眼下正是寒冬,李兄以往随家父驻守鹿城,想必也知道冬季押粮不易,倘若等到战事已起再做应对,只怕就来不及了。”

“而筹措粮草之事,我曹国公府只是区区公府,且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底蕴浅薄,鑫源票号到底什么光景,想必李兄也略有耳闻,在下能筹措到的,最多不过三十万石,只希望能在关键时候解了燃眉之急。至于战事会持续多久,后面是什么境况,我相信,等皇上看清拓跋珏的真面目,定然会有所应对。”

说到底,这江山是姜泽的,跟他又有什么关系?若非牵扯到曹国公府,他理都不想理会。但如今曹国公府一脚踏入泥沼,他若毫不作为,很可能会让曹国公府的根基毁于一旦。

事情摊开了说,他眼下要做的,不过是在最初的这段时间,确保北征军的粮草供给,不至于让北征军因为粮草不继,在北戎人的打压之下节节败退。

若说姜泽对拓跋珏丝毫没有防范之心,打死他都不信。并非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姜泽想要削弱外戚的心思昭然若揭,等战事打响,姜泽确定拓跋珏的心意,虽不会对鹿城甩手不管,但先压着粮草,让北征军与北戎人胶着一阵,借机消耗曹国公府的实力,甚至往曹奎头上扣顶抗敌不力的大帽子,这却是大有可能的。

到时候哪怕北戎人退了,曹国公府也讨不到什么好处,一则是损兵折将让北征军实力大减,二则是留了把柄在姜泽手中,在以后的日子里,很难再抬起头来。

说到这,曹芳霖又不免暗忖自家老子的心思,但他怎么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时间也只好作罢。只他的这些心思,并不能与李洪或是曾焕细说,是以心下沉沉,面上却还要露出笑容来。

李洪与曾焕也对曹奎的心思有所怀疑,但当下却无凭无据,李洪顿了顿,抬眸深深看了曹芳霖一眼,拱手道:“曹兄大意,这已经不是小数目了。”至于曹芳霖说只能筹措两个月的粮草,下意识便被李洪忽略了过去。

姜泽到底有多介意他屁股底下的龙椅,这满朝上下,大概没人会不清楚,所以,等北戎人真毫不掺假的打起来,姜泽自然会拿出对策,粮草的事情也就迎难而解。

“大义?”曹芳霖心里跟吞了苍蝇似的,摇摇头略带讥讽,“在下是生意人,于银钱之事向来看的明白,若臣子自掏腰包算是大义,这大义不要也罢。”

“但曹兄已经决定了不是吗?”李洪唇角浮现一抹笑意,端起茶轻啜了口,稍微驱散身上的寒气道:“也罢,舍得舍得,有所失必然有所的。曹兄接下来想要如何应对不防明言。”

这话听起来问得突兀,但实际上却一点也不突兀,曹芳霖请二人过来的目的,不就是商议接下来的对策么?李洪大约已经猜到曹芳霖的心思,当下也没什么好意外的,说到底,这事对北征军与边关百姓大有裨益,且北征军中还有昔年袍泽,他没道理拒绝。

曹芳霖彻底放松下来,起身朝李洪与曾煌拱了拱手,“多谢李兄与曾兄。”

“曹兄请讲。”李洪与曾焕都是干脆人,闻言回了一礼也不磨叽。

曹芳霖落座道:“想必李兄也知道我曹国公府的形势,皇上如今虽盯紧了镇国将军府与睿王府,但曹国公府同样不能幸免,如此情形之下,在下是定然不能离京的。莫说是在下不能离京了,便是曹国公府名下的商队离京,只怕也会引得皇上忌惮。”

“所以,曹兄的意思是?”曾焕从进门起就一直沉默,到此时方才出声。

曹芳霖点头,眼含歉意的看了二人一眼,“说来惭愧,在下确有此意。”

“但二位也清楚,在下虽与二位年岁相当,在朝中却只挂了个闲职,家父离京之后,曹国公府的人手委实有限,偏这运粮之事,出不的半点岔子,在下势单力薄,实在没有把握能单独完成。”

李洪与曾焕闻言对视一眼挑眉,皆是没有出声。

曹芳霖见二人面色如常,这才继续道:“可李兄与曾兄却大不相同。这一来,李兄在军营多年,手底下总会有些得用的人,在下想跟李兄借些人手。二来么,家父生性固执,我在此时送粮过去,俨然已经违背他的意思,若只是写信说明,只怕他轻易不会听从劝解,而曾兄胸有丘壑,又与家父相熟,在下恳请曾兄帮在下走这一趟。”

李洪闻言稍微有些愕然,曹芳霖这算盘还真的打得噼里啪啦作响,就算事发,姜泽也不会将所有怒气冲曹国公府而去。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无论是看在边关千万百姓的份上,还是看在曹奎对自己有恩的份上,他都无法拒绝。

握了握拳,他若有所思道:“我是没什么问题,只曾兄?”他说着看向曾焕,目光中带上一抹歉然。曾焕身无一官半职,按理说,这事儿他完全可以不管,但,李洪清楚,别的什么都不论,只自己与曾焕之间的兄弟情谊,曾焕就不会袖手旁观。

曾焕也确实如李洪所料,他沉吟了一瞬,点头道:“倒是可行。”皇城驻军一时半会不会动弹,反正他现在留在上京,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前往鹿城虽有风险,但比之好兄弟的前程和边关将士的性命,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

曹芳霖见二人应下,心中大喜,但面上却不表露出来,当即起身朝二人施礼,“二位仁兄大义,此番救我曹国公府于水火,在下感激不尽!”

“曹兄言重了。”二人同时起身虚扶了一把,随即将问题拉回正规,开始与曹芳霖细细商议筹措粮草的具体事宜。这一坐就是将近两个时辰,直到天际泛白,李洪与曾焕才离开曹国公府。

这番动静姜泽是否知情暂且不论,姜衍与蔚池却是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但这个消息对二人来说都算不得是坏消息,当下也没人去管。

曹芳霖送走二人,又想办法往宫中传了封信,心中大石这才落地。曹芳华收到消息后已是当日下午,心中如何作想,暂时也无人知晓,只宫中的气氛,却是越发不好了。

因为姜泽收到莫冲的消息,他安排的第二拨人手,压根就没追上蔚蓝姐弟,而是在石淙镇,就全军覆没了,连个喘气的都没留下,是谁下的手也无从得知,对方不仅下手狠辣毫不容情,收尾还异常干净。

姜泽气得不行,将蔚池和姜衍盯得更紧,也没心思计较与谢琳之间的那点官司了。亲自往延禧宫走了一趟,母子二人嘀嘀咕咕商议了半天,无奈之下,只能再接再厉一条道走到黑。

值得一提的是,谢诗意在邀月宫里养了好几天,终于好了个七七八八,脸上的伤看起来不那么渗人了,直接被谢正清接回了太傅府,开始过起与世隔绝的生活。

蔚柚到西院探望蔚池的事情,蔚桓在前一日晚间就尽数知晓,但当时天色已晚,想着蔚柚毕竟年岁还小,蔚桓也没大动干戈,而是等到次日清晨,才招来蔚柚问过详情。

“爹爹,女儿做的可好?”蔚柚熟悉蔚桓的脾性,闻言不慌不忙的将前几日蔚桓让他道西院打探消息的那套原封不动搬了过来。

蔚桓看着蔚柚一副邀功的表情,便是有天大的怒气与怀疑也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得安抚了蔚柚几句,又叮嘱她近几日不要乱走便作罢。

蔚柚目的达成,面色如常的回了敛心院,但袖子底下的双手却紧握成拳,好半天都心有忐忑。

蔚池听秦风禀报了二房的动静,沉默半晌与秦风道:“罢了,稍微留意些柚儿的动静吧。”蔚柚心性不坏,抛开蔚桓与陈氏的关系不说,好歹是蔚家子嗣,不看僧面看佛面,便是看在已经过世的蔚老将军面上,他也不好视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