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亲事

“谢谢爹爹。”杜文佩自然知道杜威的言下之意,她眨眨眼敛去眼中的湿润,当即将锦盒放下,就着杜威的书桌,抽了张宣纸,只寥寥几笔将自己的想法写上,放进了锦盒底部的夹层,这才辞了杜威往花厅而去。

顾白氏原先并未见过杜文佩,但她身份特殊,这些年在京中见过的闺秀也是不少了,与杜文佩粗粗聊了几句,对这姑娘的人品样貌心中有数,又略坐了会便起身告辞。

结局自然是双方都满意的,就连刘氏身边的颇为挑剔的吴嬷嬷,对杜文佩的感官也是不差,回去之后与刘氏细细说了番,罢了道:“夫人,依老奴看,这杜家姑娘,人品样貌和待人接物都不差,在上京城便是不能排到顶尖,那也已经胜过百分之八十的闺秀了,且看起来果然如少爷所说,是个单纯直爽的姑娘,您大可放心。”

刘氏闻言这才松了口气,颔首道:“如此便好,理国公府到若玮这一代,也就只有这么一根独苗,我也就只有这一个儿子,总归是希望他日后能过得好些的。原先对杜家姑娘不放心,也是因为杜家根基太浅,怕这姑娘压不住阵脚,毕竟是宗妇啊。”

吴嬷嬷点头,“夫人所言极是。”可不就是这样吗,白家到白若玮这一代,就只这么一个嫡子,日后毕竟是要承袭家业的,但凡稍微有些门槛,家大业大的人家,对宗妇的要求都极为严苛,因为这关系到下一代的延续。

“夫人放心,老奴看着,这杜家姑娘差不了,便是真因为杜家根基浅薄有所欠缺,有夫人在,慢慢调教也就是了。”

这话算是说到刘氏心坎里去了,她点点头,挥手让吴嬷嬷退下。

与此同时,白若玮也收到杜威送的黄田石,他唇边挂着笑意,将黄田石拿在手中细细把玩,片刻后才放回去,却发现锦盒底部的凸起,打开一看,面上的笑意不禁僵住。

沉默了一会,他皱眉道:“果然与蔚大小姐是好友么,不过,这样才更有趣不是,若是与上京城中的闺秀全都一个样了,倒是让人大失所望。”

他说着将纸条叠好,放进随身的荷包,又转而看向一边正瞪大眼的小厮,出声道:“来宝,你方才都看到了什么?”

来宝打了个激灵,忙摇头道:“奴才什么都没看到,没看到,少爷,这黄田石一看就非凡品,可见杜府尹对您是极为满意的。”开玩笑,啧啧,别看他家少爷平日里笑眯眯的,但实际上就是个笑面虎,这事儿要是他透露出去了,还不知道会被怎么拾掇呢。

白若玮挑眉,将锦盒收起,唇边挂着笑意道:“嗯,没看到就好,若看到了,小爷会觉得你眼睛太厉,难免生出想要将你眼珠子挖出来的想法。”

来宝嘿嘿两声,“少爷,奴才眼神虽然很好,但也没您的眼神好不是?奴才可是您的人。”说着他又是打千又是作揖,圆乎乎的脸上满是讨好,“少爷,奴才看您也累了一个下午了,这就去给您沏杯好茶。”

说话间一溜烟的跑了出去,看的白若玮直摇头。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城外的庄子上,蔚蓝已经睡了大半天,因为要遮掩行踪,蔚栩与大小熊三个虽然已经到了,但却不能在院中玩耍。加之蔚蓝受伤休息,整日下来,三人都在庄子上的书房里读书习字,也是到了晚饭时分,这才见到蔚蓝。

“姐姐,你好些了吗?”蔚栩早慧,自从蔚蓝进宫后,下午时不曾回来,而蔚池又匆匆离府,就已经猜到事情有变,后来郧阳将梅朵与安平接走,他就更加肯定了这点。

于是在蔚池蔚蓝都不在的情况下,整个镇国将军府虽然只留蔚栩一人,但却没出什么岔子,仍是守的跟铁通一般。

蔚蓝宠溺的揉了揉他的脑袋,又看向大小熊,柔声道:“姐姐无事,昨日可是吓坏了?爹爹进宫之后,府中一切可好?”

三人同时摇头,蔚栩道:“姐姐放心,府里一切都好,只昨日下午的时候,二姐姐来看过我。”二姐姐自然是指蔚柚。

蔚蓝挑眉,“哦,她说什么了?”蔚柚的变化很大,蔚蓝拿不准她何以会在这个时间段上门,是否是得了孔氏或者陈氏的授意。

但蔚栩向来讨厌二房的人,又从五岁起,就开始接触就连成人都未必能接触到的波云诡秘,再加上这两年的锻炼,心智与见识自然不会差了,他如今能叫蔚柚一声二姐姐,显然是对蔚柚表示了认同的。

蔚栩顿了顿,认真道:“二姐姐是偷偷来看我的,让我乖乖在家,哪里也不要去,还送了她亲自做的糕点。”

“没别的了?”蔚蓝点点头,稍微有些意外。

“没了,但二姐姐面色很不好看。我之后让逐浪去探听了消息,二姐姐回去之后被孔…二婶罚跪了,等二叔回来,这才免了惩罚。”

蔚蓝沉默下来,过了会才摸了摸蔚栩的脑袋,沉声道:“姐姐知道了,你二姐姐变了,这是好事,你记在心里便是。”前些时日,孔氏才因欲将蔚柚许配给谢术昭的庶三子谢文远的事情,与蔚桓大打出手。

孔氏算计落空,蔚柚事后会被迁怒在所难免。如今谢琳与姜泽对大房出手,正常人唯恐避之不及,又何况是二房了?也难怪孔氏会逮到机会便收拾蔚柚了。

蔚蓝说罢轻叩着桌案,心中思索,也不知蔚柚到底与蔚桓说了什么,不但没激怒蔚桓,还让蔚桓从孔氏手里将她解救出来,想来蔚柚也是变聪明了,没准把住了蔚桓的死穴,这倒有些意思了。

蔚栩点头应下,明白蔚蓝到底是什么意思,姐弟二人又说了会话,蔚蓝将人早早打发去休息,又过了片刻,这才收到宫中传回的消息。

“我爹已经回去了,那姜衍呢?”灯光下,蔚蓝白皙精致的脸庞有些冷清,她目光灼灼的看着郧阳,“你既是收到我爹的消息,姜衍的消息也应该有吧?”若是暗道中的事情没个定论,老爹是绝对不会出宫的。

郧阳抬眸看了眼蔚蓝,抿唇道:“睿王爷受了些伤,如今还在宫里。”郧阳说着微顿,倒也不是他有心隐瞒,只这事儿怎么说都与蔚蓝有关,蔚蓝又是极为护短不愿欠人情的性子,若是知道睿王受伤,谁知道会是什么反应?

可这事儿要瞒也没可能瞒得下去,在蔚蓝的目光注视下,他硬着头皮道:“据说是因为暗道中有毒,让进入暗道的人都是去了抵抗能力,偏生后来出现了一批黑衣人,不仅睿王受伤,禁卫军也因此折损了大半人手。”

白汝蔺少有看到自家孙子如此窘迫的样子,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

白起峰也是面露喜色,他就这一个嫡子,白若玮今年已经十八,前两年因为姜衍回京,理国公府的态度暂时未明,又已经没落多年,便也就此耽搁下来。

他自然是想及早看到自家儿子娶妻生子的,而杜家与镇国将军府关系密切,虽是寒门出身,门风却是极好,这两年他冷眼看着,杜权与杜威也是方正之人,想必杜家姑娘人品样貌也是不差,没见自家眼光挑剔的儿子都松口了吗,所以这无疑是门好亲!

“但此时上门提亲是否不妥?若谢太后与皇上的算计落空,一时间拿镇国将军府与睿王无法,保不准会拿咱们开刀。”至于为何会拿理国公府开刀,自然是因为那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柿子要挑软的捏,而理国公府恰好势弱。

白汝蔺摆摆手,被臊得面红耳赤的白若玮也顿时收回心神,淡笑道:“父亲,既然咱们已经决定追随睿王,且迟早要与皇上对上,就应当选个最好的时机,也好表明咱们的态度,而眼下,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若玮说得不错,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那就应当谋求最好的结果。”白汝蔺目露赞许,同样一件事,选择不同的时间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切入,能够取得的结果是必然不同的,这便是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了。

就好比一个乞丐,你在他饥肠辘辘时送个馒头,会比在他饱食之后送桌满汉全席的效果更好。当然,这个比喻似乎有些不大恰当,因为无论是镇国将军府或是睿王,都不缺这个馒头,只能说机遇之于人或事,是成就的关键。

白汝蔺思及此轻咳一声,看向了白起峰,他这儿子虽然承继了他的精明通透,但在大事上,总归是少了那么几分魄力,显得有些瞻前顾后了。

白起峰没察觉到自家老爹的心思,但见白汝蔺已经不再反对,很快就明白过来,遂皱了皱眉,与白若玮道:“那你好好与你母亲说说,朝廷大事你母亲一知半解,她先前就并不赞同这桩婚事,如今时间仓促,只怕会心存芥蒂,别到时候好不容易将人娶回来了,却影响了两家的和睦,反倒不美。”

白若玮也明白这点,郑重点头道:“父亲放心,儿子定会好好与母亲说说。”事关理国公府的未来,他自然不会允许些许小事,就破坏了大局,再说,想到杜文佩娇憨爽朗的样子,他也是满心甘愿的。

几人谈话结束,不久后,杜府便收到理国公府的拜帖。

此时的杜文佩已经不复之前的担忧,但却有了新的决定。

“娘,您就答应女儿吧。”她拽着张氏的胳膊娇声软语撒娇,一双杏核眼里满是期待,“现如今上京城的情形并不大好,女儿留下也是无用,反倒不如跟着阿蓝,您说呢?”

蔚蓝已经脱险,并打算离京的事情,今日上午,杜文佩就已经收到消息。她原是担心了一夜,将眼睛都哭肿了的。而蔚蓝虽然没在信中明说自己到底是如何走出暗道的,但杜文佩料想,这与蔚蓝的一身武艺脱不开关系。

她原就对蔚蓝有一身过硬的身手而艳羡不已,如今上京城中风风云骤变,显然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杜文佩左思右想之下,觉得自己留在上京城还真帮不上什么忙。

父母疼爱自己,想必也不愿意自己留下来冒险,又思及爹娘原先送自己与祖母哥哥离开上京的初衷,这会便也不扭捏了。

张氏闻言拍了拍她的手,皱眉看向杜威道:“老爷,你怎么说?”左右上京城接下来不会安泰,她对此倒是并无什么意见。

但边关战事将起,很明显同样不会太平。且不提与蔚蓝这一同去边关的路上是否会出现意外,蔚池与蔚蓝是否会应允,便是应允了,等到了边关,依照杜文佩大喇喇的性子,万一兴起了上了战场,有个三长两短又当如何?

杜威显然也是想到这点,但他比张氏想得更多,也更加了解杜文佩,心中琢磨着,杜文佩急着离京,没准还与白家的亲事有些关系。但女儿家向来面子薄,他也不好戳破,只佯怒道:“哦?佩姐儿要此时就走?眼下京中风云四起,佩姐儿舍得将爹爹和娘亲扔下?”

杜文佩自是心虚,若非杜威的面色与寻常无异,她几乎要以为自己是被看穿了。

白若玮在梅花宴上她也见过了,说实话她并没太多的想法,但也不怎么反对就是了。可这却并不代表她真的要留在上京,与白家定亲之后,就开始关在阁楼中绣花。

跟着蔚蓝好好见识下外面的世界,更甚至是上战场,这一直是她的心愿。这个想法在她第二次见到蔚蓝时,就已经在心中生根发芽,之后在安平镇呆了两年,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有愈加茁壮成长的趋势,就仿佛是冬天埋下一粒种子,只等冰雪消融春风拂过就要发芽。

事实上也的确这样,在她到凌云山见过蔚蓝之后,这种想法便一发不可收拾,现如今已经长成了青苗,若硬要将这心愿强压下去,无疑是将这青苗折断。

她抿着唇,下意识低下头对手指,沉默了一瞬才略带纠结的看向杜威,认真道:“爹爹这是在逗女儿呢,女儿知道爹爹的心意,原本女儿也是不想走的,可白家的帖子已经递过来了,很明显是要商议婚事的,女儿若是留下来,那接下来,就只能关在闺阁里绣花等着出嫁了。”

她一边说一边观察杜威的神色,见他并无发火的迹象,这才起身走到杜威身边,鼓足了勇气道:“爹爹,您知道女儿在想什么吧?”

她说着开始细数杜家这些年的历史,完了道:“爹爹您看,大伯,大哥,二哥都去了战场,其实女儿也很想去的,虽说女儿去了也未必能做得了什么,但女儿志不在后宅,至少眼下的心愿不是,而跟着阿蓝,女儿的心愿应该是可以达成的。”

杜威听她说完半晌无语,见闺女眼巴巴看着自己,最后只得轻叹一声,“罢了,你这想法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爹爹却是明白的。你这丫头,爹爹都要怀疑是不是自己错将你生成女儿身了。”心愿与抱负这种东西,杜威完全能够理解,且感同身受。

他很小的时候,最初的心愿是想长得像兄长杜权一样顶天立地,可以每次出去打猎的时候多打些猎物,拿到附近的小镇上换成银钱,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吃饱饭,不受十里八乡的接济嘲笑。但这个愿望,直到兄长去了军营,他依然没能实现。

后来等兄长在蔚家军中扎稳脚跟,开始往家中送钱,他进了村学念书,他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够高中,能够光宗耀祖,能与兄长一样,孝顺母亲,让母亲能过上好日子。

等他高中之后外放,在朝中谋得了职位,见惯了各地民生疾苦,他的愿望是能让老百姓过上暖衣饱食的日子,可等他擢升,站的越来越高,及至后来到了上京,他的愿望再次发生改变。

为什么百姓会过不上好日子?是百姓不勤劳还是父母官不作为?事实上不勤劳的百姓只是很小的部分,最大的根源还是在官员贪腐与朝廷政令上,可再追溯根本,实际上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帝王。

上行下效,只有英明睿智爱民如子的君主,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