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在饭厅,他们虽半路被蔚池喝下去了,但起初蔚蓝说要培养一批人手的事,他们俱有耳闻,却不知蔚蓝心中到底是什么想的,有什么计划。
眼下看来,蔚蓝对他们并无不满,可既然事情已经揭开,他们又已经是蔚蓝的人,该表态还是要表态,也免得他们无意中做错了什么,彼此心里存了疙瘩,于长久相处不利。
听涛听雨闻言也垂下头抱了抱拳,道:“请小姐明示!”
蔚蓝起身伸了个懒腰,摆手道:“没有的事,你们很好,培养新的人手,与你们并不相干。”她说到这微微皱了皱眉,又重新坐下来,看向三人郑重道:“上京城的局势你们清楚,将军的人虽然出众,但都是五大三粗的男子,并不适合跟着我在内宅行走,我要培养的,正是女子,日后,咱们就有自己的队伍了。”
三人闻言面上俱是一喜,又有些不可置信;专门培养女子,且蔚蓝说的是队伍,也就意味着,要培养的绝非几人或者十几人,很有可能是几十上百!
她们便是女子,心知女子在这世道行走有多艰难,翡翠岛是江湖势力,并不看重礼教,门下女弟子尚且甚少,她们能从众多男弟子中脱颖而出,可想而知有多么不易!
如今她们是蔚蓝身边最得力的人,倘若这这队伍真的建立起来,那她们将来的地位无疑水涨船高!
见三人这副神色,蔚蓝摸了摸下巴,点头笑道:“你们想的没错。”看来并非她一个人对当下的男尊女卑不喜,可她却并没有要推翻礼教这种雄心壮志,蚍蜉撼树这种事,并不适合太过清醒的人。
“祖母此言当真?”杜文螺闻言眼睛一亮,他自来不爱四书五经,早在哥哥杜文涛参军之时,他便想着,自己日后也定要进入军中效力,但一来他当时年龄太小,二来,杜家毕竟才刚起势。
杜权与杜文涛已经进入军中,若是杜文螺同样参军,那么,杜家在文途上便只有杜威一人而已。荀氏原本是不愿意杜文螺参军的,倒也并非她对军中武夫有什么成见,这纯粹是出于对杜家的将来考虑。
荀氏一生只得两个儿子,长子十来岁就进入军营了,如今已是春秋之年,却尚未成家,更遑论说子嗣;次子虽说有两子一女,但长孙却与长子一样,同样进了军营,战场上刀枪无眼,谁又能说得清将来是个什么光景?她已经一把年纪,万一长子与长孙在战场上有个好歹,她又能如何?
可经过牯牛山一事,再加上现如今的京中局势、以及蔚蓝的所作所为,荀氏不自觉受到影响。太平盛世之下,大家或可安稳过活,即便是不考科举不入仕,只老老实实做个田舍翁,也没什么不好,但如今显然算不上是太平盛世。
乱世之中,手无缚鸡之力之人连自保尚且艰难,又如何渴求安稳?昭兴帝大行后大夏人侵边,当时杜权还不曾参军,连云山一带本就贫瘠,战火波及之下,更是被祸害的不轻,她年轻新寡,当时不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不仅不能让两个还是吃饱饭,还时常被族中子弟欺凌么?
见杜文螺神色激动,荀氏微微摇头道:“祖母何时诓骗过你?”左右长子如今在军中职位不低,杜文螺本就无心仕途,还不如让他到军中历练,即便不能挣得功名,练就一身好体魄却是能的。
杜文螺闻言起身给荀氏行了一礼,面上神色比之平时庄重了不少,只听他道:“多谢祖母帮孙儿达成所愿,还请祖母放心,孙儿定然在军中好好效力,也保护好自己!”
荀氏面上露出笑意,扶着丫鬟的手起身,道:“罢了,既是做了决定,明日开始,你便在家中好好练武,待过几日你大伯父回来,咱们再做商议不迟,天色晚了,去歇着吧。”
杜文螺应下,待荀氏离开,才挠着脑袋笑眯眯回房,路上本欲再去杜文佩再那走一趟,看看天色又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