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离间

院外的打斗声止,房中的打斗,有齐休、胡良与白条的加入,也很快结束。

蔚蓝用帕子擦了下脸上的血迹,见几人出来,朝胡良招了招手,又在他耳边低语几句,胡良眼中划过亮光,紧接着看了黑乎乎的耳房一眼,点头道:“主子放心。”

姜衍弹了弹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施施然迈步出来,他看了蔚蓝一眼,低笑道:“你又憋着什么坏呢?”

蔚蓝唇角微勾,她还能憋着什么坏,不过是好心给罗穆尔的主子留点线索,最后能不能起到作用还不一定,她摇摇头,“等你告诉我你来沙棘县干嘛我就告诉你。”

姜衍闻言笑了笑,深深看了她一眼,目光中尽是笃定与了然,蔚蓝见状别开头不理他。

片刻后,胡良出来,低声道:“主子,已经办妥,咱们走吧。”

一行人再次出发,蔚蓝也没与几人介绍姜衍的身份,白条倒是多看了姜衍几眼,目光中若有所思,又回头看了白贝一眼,见白贝微不可察的点头,心中顿时闪过了然。

姜衍主仆与蔚蓝等人同行,有胡良领路,一行人穿过大半个城镇,很快便到达燕春楼附近,此时,燕春楼还隐隐有歌舞声传来。

榆林巷的宅院中,等蔚蓝等人走后,才有两名丫鬟战战兢兢的从二房中出来,跌跌撞撞的朝府外跑去。

上京城中,蔚桓甫一回府,就发现府中沉寂萧条,往日里看起来威武煊赫的镇国将军府,如今就连门口的灯笼,似乎都不如以往明亮,门口除了耿三与管家陆晟领着两名仆人候着,其余人等一概也无。

他下马车的步伐顿了顿,耿三见了,忙上前行礼道:“小的见过二爷。”

蔚桓点点头,“夫人已经安睡了?”他心中本就不虞,若是往常,孔氏早就应该到大门口来迎他了,不过想到孔氏受伤,应该还未痊愈,便也作罢,可孙姨娘怎么也没来?

“老夫人可还好?”

耿三有些踌躇,想了想才道:“夫人伤势未愈不便行走,在暮雪斋等您,老夫人近些日子身子不大爽利,已经请了太医上门看诊,说是没什么大碍,只是有些郁结于心,调养些时日就好了,另外,三位小公子与小姐,并两位姨娘都还好。”

有些话耿三不好明说,但他作为蔚桓的忠心下属,却又不得不说,是以只能隐晦点明。

老夫人之所以不好,完全就是被二夫人给气的。

自从太后颁下懿旨让两位禁足,两位夫人之间的关系就出现了矛盾,老夫人责怪二夫人掌家不利,不堪重用,这才会导致曦和院走水,拖了二爷后腿;二夫人对二爷所行之事心中大都清楚,受了惩罚本就心中又惊又怕,再加上二夫人本就心高气傲,老夫人又一个劲责怪,心中难免不忿,于是两人互不相让。

这些日子老夫人只要逮住机会就会折腾二夫人,早晚都让二夫人到荣安堂请安,刘嬷嬷曾经给二夫人求情,说是入冬天冷,二夫人伤情未愈,如此来回奔波于身体没什么好处,没曾想会被素来疼爱二夫人的老夫人骂了个狗血淋头,直道若不是她往日疏于过问内宅庶务,也不至于让二夫人酿成如此大错。

二夫人有口难言,头几日还被婆子抬着,规规矩矩去荣安堂请安,可几日过后,便也耐心告磬不再去了,态度是前所未有的强硬,每日只在暮雪斋养伤,偶尔陪着四公子练会大字,而大公子与二公子在竹溪书院进学,平日里食宿都在书院,只每月旬休才回来一次。

至于两位姨娘,孙姨娘虽然生下一女,却是个不顶事的,凡事都不过问,太后虽未将她一起禁足,但她却比禁足的还安守本份,每日只在落琴居与敛心院走动,而尤姨娘完全就是个透明人,在耿三记忆中,至少已经有大半年没见到人了。

常理来说,原本大房一家已经不在,对二房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好事,可结果却并不怎么如意,二房不仅没能崛起,将名声被搞得臭不可闻,甚至引来灾祸,连自家人都内斗起来,老夫人会郁结于心,正是因为拿二夫人无可奈何给憋屈的。

耿三这些日子在府中也是夹紧了尾巴做人,生怕一不下心就裹进两位夫人的争斗中,到时候里外不是人。

他说完打量了下蔚桓的脸色,见蔚桓面色沉凝什么也不说,忙跟在蔚桓身后,边走边与他汇报上京城近段日子的动向。

蔚桓虽然人不在上京,对上京城的局势无法掌控,但该知道基本知道,只自家老娘与孔氏之间的问题,让他有些烦躁,这两人是什么性子,他再清楚不过,思及孔氏近段时日的作为,蔚桓脚步一转,便直接去了荣安堂,又吩咐耿三召集几位幕僚议事。

荣安堂里灯火通明,陈氏听到金桂说蔚桓正往荣安堂而来,只觉得这些日子在孔氏那受的窝囊气被横扫一空,她面上露出一抹欣喜,忙笑着吩咐金桂道:“快去准备热水,吩咐小厨房做几个二爷爱吃的小菜。”顿了顿,又嘱咐道:“天寒地冻的,再烫一壶好酒!”他儿子一回京就如了宫,定然还没用饭。

金桂闻言笑着应了声,脚步轻快的往小厨房而去。

银桂正帮陈氏捏着肩膀,见屋里丫鬟退下去得差不多,手上动作不停,笑着附和陈氏道:“老夫人好福气,二老爷一回府就来看您,可见是真惦记您!”

谁说不是呢,陈氏笑眯眯点头,脸上满是褶子,又让银桂扶着她往门边走。

说到底,儿子是她亲生的,不亲她还亲谁?孔氏那个蠢妇,真以为桓儿看重她,就可以肆意妄为的跟自己对着干,她这还没老得不能动弹呢,媳妇儿就算在再亲,那也是外姓人,又如何亲得过老娘?

再则说了,启泰朝以孝道治天下,就连皇孙贵族都要事双亲恭顺,她儿子身为礼部官员,又如何能不明白其中道理?

半盏茶后,蔚桓踏进荣安堂,陈氏见蔚桓风尘仆仆的,眼下一圈青影,不由得迈着小步上前几步,满脸关切的看着蔚桓,拉着他的手声音哽咽道:“儿啊,你咋瘦了这么多,快进来,让为娘好好看看你,你饿不饿?娘已经吩咐厨房做了你爱吃的,你赶紧洗把脸,等下吃了好好睡一觉。”

蔚桓见陈氏脸色蜡黄蜡黄的,眼里还包着一汪眼泪,心下有些无奈,他反手扶着陈氏往里间走,道:“母亲别担心,儿子很好,母亲安排了便是,听耿三说您身体不适,儿子来看看您,这些日子让您老受苦了。”

“只要我儿好好的,娘受点苦又算什么?”陈氏拍了拍蔚桓的手,笑着在主位上坐下,又叹息道:“若说受苦,娘又哪里比得上你在外面奔走辛苦?也是娘不中用,人老了又没见识,原以为心竹管理内宅是一把好手,那位死了,东院就剩下两个小崽子,完全就不足为虑,没曾想最后却出了岔子,是娘对不住你,若非如此,我儿也不用一回上京,就匆忙赶到皇宫请罪了。”

蔚池还活着的消息,陈氏自然是不知道,她先前听小厮说蔚桓进宫,只以为是因为曦和院走水的事情,进宫去跟皇帝请罪了,她正愁找不到什么借口跟蔚桓告状,如今话赶话恰好给孔氏上眼药。

蔚桓闻言点点头,他深知陈氏心思浅,藏不住话,也没什么弯弯绕绕,便看向陈氏,直接道:“母亲不必上火,儿子回去后定然好好敲打孔氏,您也别跟她一般见识,她还年轻,您吃过的盐比她吃过的饭还多,以后再好好教她便是了,眼下正是多事之秋,咱们是一家人,就更要团结和睦,千万不能自家人闹将起来,给别人可趁之机。”

陈氏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她咽不下这口气,就算是蔚老夫人在世时,也不会当众给她没脸,顶多是关起门来给她讲道理,她握着手帕擦了擦泪,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娘懂,心竹既是我儿媳妇,也是外甥女,自她进门,你看娘何时苛待过她了?内院的事,里里外外都是她安排,只是这次,她着实不该。

娘这一辈子统共被禁足两次,上次便不说了,是娘自己做的不好,可这次毕竟不同,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不仅上京城里传遍了,附近的城郡也都知道了,娘都一把年纪了,临老还出了这事儿,你说娘日后怎么有脸出门见人?

娘不过是说了她几句,让她每日来给娘请安。娘虽然人老了,却好歹是过来人,就算在大事上帮不了你们,可内宅的事情却可以多少教教她,可她先是打发了刘嬷嬷来推脱,明里暗里挤兑娘刻薄不慈,后来干脆就不来了,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

你回去说说她也好,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她要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但你的日子不好过,娘也不放心啊,娘可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你辛苦多年才有今日地位,娘又如何能眼看你操心完政事,还要收拾家里这堆烂摊子?”

这话刚好说到了蔚桓心坎里,他点点头,又宽慰陈氏道:“母亲放心吧,儿子明儿就让心竹来跟您道歉,她不敢不听的。”

如今孔氏已经跟娘家生分,她若想日子好过,自己是要妥协。陈氏收住泪,面上露出笑脸,拍着蔚桓的手道:“行了,娘知道你孝顺,身体要紧,赶紧去洗把脸用饭,你既然已经回来了,余下的事咱们可以慢慢商量。”

之前陈氏被气得心肝脾肺都痛的时候,最想的便是蔚桓快些回府,好告上孔氏一狀,如今心愿已了,她也没什么好急的了,至于蔚桓要如何劝说孔氏,她心里放一百个心,蔚桓的性子她清楚,这次孔氏捅了这么大的篓子,甚至要连累蔚桓的仕途,她会有好果子吃才怪!

蔚桓想到回暮雪斋还要看孔氏哭哭啼啼,便在荣安堂留了下来,饭后直接去了书房与幕僚商议对策,事到如今,他才觉得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招失手,就像跌入一张巨大的蛛网,越是挣扎黏得越紧,但他想要彻底摆脱危险,又必须奋力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