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蛟龙练兵水平不如徐珲、侯大贵等,就是比之吴鸣凤也有不如。吴鸣凤部尚能压着那边的施州兵徐徐039向前推进,这边白部兵士,竟然开始有些被反客为主的态势。
阵后又传出急促的唢呐响,王来兴部增援上来,向侧方迂回。施州兵也见招拆招、随之变阵,向外分出不少兵力,牵制王来兴部。这样一来,纵然无法完成对施州兵的围击,但白蛟龙部面前的施州兵厚度瞬减,压力陡降。
邓宗震气急败坏,质问左右:“忠路兵去哪儿了?”最近一次塘兵来报,赵营分明还陷在混战中,怎么此刻全都来了这里?
左右哪里回答的上来,心知指挥使已然乱了分寸,建议:“形势不妙,不可恋战。当退回城中据战!”
邓宗震如同握到了救命稻草,没口子道:“正是,正是,前番城中世族也说贼人尽退,正好入内。有了城子,尚可回旋!”说罢立刻上马,传令全军向城池方向退却。
其时施州兵建制已乱,大部分只不过听从身边军官指挥,凭着一股子的骁悍各自混斗罢了。邓宗震的军令,只通传到了周身一小簇兵士。可形势逼人,性命要紧,他心里透亮,此地可战一时,绝无法支持长久,说不得只能自己先走了之。
二千五百施州兵当下分成了两股。一股未闻军令,仍自竭力死战,另一股不足千数,跟着邓宗震马不停蹄撤往城池。
五六里路很快走完,邓宗震喘息未定,还没让人叫门,亲耳听到城头号炮轰响,自城门洞子里顿时涌出多如蚁蛭的敌军。
邓宗震面如土色,驻马观之,道:“刘、偃等家曾报城中无贼,这些贼寇又是从何而来?”施州兵尚在行军路上,卫所城中就已有几家家仆来禀,言及赵营兵马皆已北去。他却不知这几家早便受制于赵当世,不得已而假传军报。那时他一意与忠路夹击赵营,心情激荡下全忘了甄别一二、路过城池也没有先遣人马入内打探。小小疏忽,终酿大祸。
几个手下切齿道:“定是刘、偃几家的老狗通敌,赚我等前来。”
一起一落,如处冰火,邓宗震苦笑不言,眼眶都红了。原想着一击而定乾坤,驱逐赵营,岂知命途多舛,今日怕真得一败涂地。
“指挥,贼寇列阵未稳,不如混战杀过去!”施州兵疾行而来,几无行列,但城内赵营伏兵才出,也没来得及布阵,指挥同知认为可以凭借施州兵的个体果勇混战取胜。
邓宗震颔首,今番就算可逃回施南,于自身于施州也无济于事,但看城下贼寇,数目不多,自己兵马背水一战,未必会输。只要重新入城,再收罗残兵,一切好说。
“儿郎们,扬我军威!”邓宗震扯辔疾呼,胯下坐骑也顺势抬起了一对前蹄。
这也许是这段时间以来,从他口中说出的最具血气的话了。
赵当世接到了两处施州兵负隅顽抗的消息,他并不担心。最困难的诱敌步骤已经过去,剩下的事情早有安排。
施州兵在七药山的表现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明白,单凭自己两千来人的兵力,想要彻底打垮殊死血战的施州兵,不太现实。赵营成立至今也不过半年多,仅靠这么点时间,是无法完成彻底的军事训练的,更何况近期还掺入了白、刘两部战力不高的棒贼。所以,他现在对赵营的定义十分清晰,就是据守尚可、野战还欠火候。
有了这样的自我定位,赵营才不至于因疏致败。战局的演变方向也符合他的预期:城西五六里处的白蛟龙、吴鸣凤、王来兴与城外侯大贵四部,固占先手,却依然啃不下施州兵这块硬骨头。
现阶段的赵营要取胜,还得用老办法——奇兵。
赵当世有些急迫。自打七药山分兵,自己与徐珲两路人马所携军粮各自只供半月之用。邓宗震破釜沉舟,烧了官粮而去,现今施州卫所里的存秣顶多还能撑上十日。
不如弃了施州卫所去与徐珲部合军?
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他自己否决了。粮秣数目乃军中机密,除了赵当世等几人,营中兵士并不知底细。侯大贵虽出战无功,可到底也未大败,士气尚存。倘主动弃城而去,不就明摆着昭示己军困境?军心必乱。况且徐珲那边,深入敌境,却未曾占据有利地区,忠孝、金峒等安抚司依旧好端端的掌握在施州兵手里,若非各地兵力不济、组织不佳,恐怕腹背皆敌的徐珲部早便被围歼了。自己再拖家带口过去,自陷囹圄,有害无益。
一连两日,毫无进展,饶是赵当世这等沉稳,也不由坐立不安。再这般下去,待施州兵元气渐复,情况势必难制。
到了第三日,周文赫密报,覃奇策来晤。
覃奇勋两个弟弟,三弟覃奇功潜伏在邓宗震身旁,这二弟覃奇策则专门负责与赵营通气。赵当世请他进来,见他身披黑袍,脸上也遮掩的极为严实,不禁哑然失笑。
覃奇策卸下掩饰,瞥见他神态,解释道:“施州地方太小,人众之间多有熟识,在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小心驶得万年船,他这么做无可厚非。赵当世道了声歉,与他寒暄两句,紧接着便说到了正题。
原来覃奇策此来,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问询赵营为何顿兵不前。赵当世如实与他说了,并问:“我军粮急,贵司可有增补?”
覃奇策面现为难之色,婉拒道:“非我司不愿支援,只是忠路贫瘠,支持本部千余兵马已属不易,实难再拨出余项。”这话也是实情。忠路近些年凭借着剽掠、掳劫才有所起色,论起家底,委实不能和施南等老牌强司相提并论。若非忠路兵战力不俗,面对周遭多是数千人马的强手,只怕早便覆灭了。
拒绝归拒绝,他却带来了一个计策。
赵当世听他讲毕,略有担心,道:“这法子虽好,只恐邓宗震、覃福一朝被蛇咬,不敢再来。”
“不然。”覃奇策抚了抚长须,“贵营困顿不假,都指挥却不知那施南也是跋前疐后,好不到哪儿去。邓宗震弃城失土,如不及早将卫所夺回,早晚要被朝廷下罪;覃福屡败,部众死伤,其部下有些人已经隐有不服之态,更兼其子陷于贵营。于公于私,他们都不能再做缩头王八。”话到这里,加一句,“反正贵营无路可走,不如一试,施南那边,自有舍弟出力。”
事已至此,赵当世惟有凝眉点头。
正如覃奇策所言,邓宗震与覃福的压力也很大。
邓宗震不提了,主动弃城烧仓已是下策,再不能将之夺回,铁定难逃失职问罪的下场;覃福手下一班小土司,也开始暗中涌动。施南覃氏能连续主宰本地十余代,靠的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覃懋楶在七药山一战几乎打没了施南覃氏的家底,覃福在施南的根基已经开始动摇。这且不提,人生至恸,老年丧子。覃福再心狠,也是娘胎肉长,这几日是吃不下睡不着,精神萎顿,活脱脱老了二十来岁。
好在赵营前番几次攻势都被击退,但邓、覃两个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在他们看来,虽烧了卫所仓癝,可城中大户还是有不少余粮,赵营贼寇,必定剽掠,自己与兵精粮足的贼寇打持久战,难得便宜。
邓、覃二人商议了几次,都拿不定主意,这一日,覃奇功忽求见邓宗震,顺带将覃福也叫上了。
七药山一败,各地土司如鸟兽散,同来施南除了邓宗震与覃福的几个亲信,外人里就只有覃奇功一个。邓宗震心里感激,覃福也讶于忠路不计前嫌,是以覃奇功一个光杆司令,也颇受二人重视。
三人聚首,覃奇功脸上掩饰不住的欣喜,激动道:“二位,喜事!”
覃福面如死灰:“形势凋零如斯,何喜之有?”